心经结缘网
标题

探访辛弃疾故居 寻常巷陌风流在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1-11 09:13:01
探访辛弃疾故居 寻常巷陌风流在山东历城区遥墙镇东南方不远的四风闸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普通村落。在这个村子的西南角,有一块三亩见方的风水宝地却八百年来无人耕种,由村里代纳钱粮,村民俗称"
探访辛弃疾故居 寻常巷陌风流在 山东历城区遥墙镇东南方不远的四风闸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普通村落。在这个村子的西南角,有一块三亩见方的风水宝地却八百年来无人耕种,由村里代纳钱粮,村民俗称"舍地".尽管村民现在只剩下任、韩、孟、王、吕等姓氏,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却称这里为"辛家坟".再往下打听,连未上学的孩子都能告诉你,"辛弃疾是俺村的,这是他家的祖坟!"

  公元1207年,辛弃疾于南宋江西铅山去世时,其家乡尚处在金王朝的统治下。在没有子嗣守候的八百年间,辛家坟依然被家乡父老存留着。这是对民族英雄和旷世文豪的敬仰,还是对忠义精神的一种传承?

  寻根— 昨日重现的稼轩故里

  1140年,是宋金交战史上悲剧氛围颇浓的一年。这一年,岳飞所率的岳家军在抗金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被南宋朝廷严令调回,淮河以北大片领土得而复失。正是在这一年,在金人占领下的历城四风闸村,又一个抗金英雄诞生了,他就是辛弃疾。

  1161年,乘金主完颜亮兴兵南犯 之机,21岁的辛弃疾聚集乡众20 00余人,举起抗金的义旗,后率众投奔济南起义军领袖耿京。次年,耿京采纳辛弃疾建议,派辛弃疾等人奉表归宋,宋高宗欣然接受了这支义军。而辛弃疾北归途中却获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谋杀,于是,他邀集50名义士闯入5万众的金营,生擒张安国,并策动上万士兵反正,押解张安国回到建康斩首示众,此举轰动南宋朝野,连宋高宗也为之三叹惜。从这一年起,在后半生40多年的宦海浮沉中,辛弃疾再没有回到故乡。今天,人们只能在名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的名句中,细细品味他心中的"国恨"和"乡愁".

  据四风闸村的老支书任志汉介绍,每年到此来凭吊辛弃疾的陌生人都有很多,建国前,村口曾有"稼轩故里"古石坊。1962年,时任副省长的余修来四风闸考察时也曾提出修缮辛弃疾故里的设想。历经几代人的努力,辛弃疾故居终于在1996年5月破土动工,位置便定在辛家坟以东约200米处,占地28亩。

  如今,展现在面前的辛弃疾故居是一组颇为壮观的三进院仿宋建筑,门前的四柱三门石坊坊额"辛弃疾故居"五字为书法家武中奇所书。绕过石坊,前院中轴线上前后为仿宋六角碑亭和辛弃疾石雕像,两侧为东西碑廊;穿过堂屋,是更为富丽堂皇的中院,正屋由并排的三座大殿组成,构成故居主展室,内以绘画和塑像的形式展示辛弃疾生平事迹,东西厢房则以民俗器物和书画展示;由大殿旁边的侧门进入后院,这里更是别有天地,园内建筑除仿宋民居、议事厅外,还仿建了辛弃疾客居江西铅山时所钟爱的瓢泉景观,蔚为雅致。

  索迹— 杀气未消的枪杆古泉

  辛弃疾一生67岁,在北方生活的时间只有22年,其间还长期随祖父在亳州读书。他在故乡历城一带生活的时间大约只有十来年,由"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学童成长为"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抗金英雄,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

  八百年后,当人们再度寻找辛弃疾遗迹时,历史所遗留世人的景观只剩下历城柳埠镇桃科水库坝头不远处的枪杆泉了。这是一眼从岩壁石洞中涌出的泉,石洞直径约0.4米,水自洞中流出后,经长条形泉池注入桃科水库。相传,青年辛弃疾率众起义并和僧友义端一起投奔耿京后,义端突然叛逃投敌,并偷走了耿京大印。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发誓三日内提义端人头来见。当时,起义军驻扎在章丘长城岭一带,往西不到百里便是金军大营。辛弃疾断定义端是奔金营投降去了,连夜拍马便追,一气追出80里远,终于在柳埠桃科附近的山边,将携印投敌的义端拦住并一枪挑于马下。此时,又困又渴的辛弃疾四处寻水不见,性急之下举枪向岩壁上的一丛绿草猛戳,等他拔出枪来时,枪眼中竟汩汩地流出了清泉。辛弃疾与战马一番痛饮,返回起义军大营。

  星夜杀义端的壮举令辛弃疾在家乡一带声名远扬,为了纪念他,人们遂将他一枪戳出的泉眼命名为枪杆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把枪杆泉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第47 泉。可见其名气在家乡越来越大。有意思的是,辛弃疾晚年在江西铅山游历时,曾发现一眼泉,后买下附近土地修建屋舍,并将泉因形取名为瓢泉,举家在此居住达十余年。至今,瓢泉遗迹尚存。辛弃疾对泉水景色的钟情,是否缘自对故乡山水的怀念?

  探访— 借"室"还魂的稼轩祠堂

  由大明湖南岸遐园西行不远,可见一座颇为讲究的旧式官署型建筑,该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三进院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展开,前院东西厢房均为前出厦结构,厦下为红柱走廊;穿过过厅后进入中院,两侧为抄手半壁游廊,均与前卷棚后硬山式正厅相通。后院更为讲究,正房为二层临湖楼,两侧为逐渐升高的半壁游廊。整个建筑给人的感觉是古朴典雅,豪华秀丽。这里便是著名的辛稼轩纪念祠,大门正中的金字匾额"辛稼轩纪念祠"为陈毅元帅题写,中院正厅抱柱上著名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两侧抄手游廊内镶嵌着历代名家题写的辛弃疾代表作品。



  粗走下来,一般游客很难发现这并不是为辛弃疾量身定做的祠堂。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祠堂门前右侧横陈着的石碑上竟刻着纪念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文章。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里原来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所建的李公(李鸿章)祠,直到1961年才被修葺并改称辛稼轩纪念祠。

  身后事 文豪武将南北共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能让人们想起辛弃疾的只剩下了他那一首首或豪放或婉约的经典词作。而当年,辛弃疾让朝野为之震动的却是他一次次英勇无比的杀敌战绩。像这样集文豪武将于一身的伟人中国历史上能有几个?

  当济南的辛稼轩纪念祠、辛弃疾故居隆重对外开放的时候,在江西铅山,辛稼轩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辛弃疾瓢泉故居所在八都乡命名为稼轩乡;在湖南长沙,他当年在此创建飞虎军的飞虎寨遗址业已恢复,辛弃疾广场、辛弃疾塑像相继建成。人分南北,道不分南北。正是为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气节和沉浑雄壮的不朽词作所折服,辛弃疾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在异乡,都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崇。

  作为诗人的辛弃疾,想像力再丰富,恐怕也难预见到八百年后他所受到的如此礼遇!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