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0-20 09:10:18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熊礼汇 中国古代文学的批评术语,语义游移,易生歧义,莫过于“文气”。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曹丕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熊礼汇

中国古代文学的批评术语,语义游移,易生歧义,莫过于“文气”。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曹丕。他讲“文以气为主”,固然有他特定的含义,但自他以后言文气者,却是众说纷纭。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与论者所处时代不同,审美观念不同有关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气之“气’的内涵过于丰富。“气”的渗透性实在太强,人们可以把它注人层出不穷的物象中;“气”的吸附力实在太大,人们可以把它和林林总总的名物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述难以明言的特质。直如严复所言:“他若厉气、淫气、正气、余气、鬼神者,二气之良能,几于随物可加。……凡先生一无所知者,皆谓之气而已。”(《名学浅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气”的衍生义愈来愈多,文气的歧义性也愈来愈突出。

这样,要厘清文气论的含义,首先就要弄清“气”的本义、亚本义和一些重要的衍生义。按许慎的说法,“气’的本义是指云气。段玉裁说:“气本云气,引申凡气之称,像云起之貌。”(《说文解字》)先哲们大概从云气的形无定形、聚散莫测、变化无迹中得到启发,认为宇宙形成之初即有元气,把它作为构成万物的最小的物质颗粒

。谓其无形无像。有阴有阳、有刚有柔,遍流万物而无碍、穿金透石无坚不可入,运作变化而存在于万物之中,于是有天气、地气、万物之气。人亦物也,自然有人之气。人之气又分为体气、志气。而天气、地气、万物之气又各有其性,一些思想家甚至把道德观念也当作人的气的天然属性。

文论家们借助于这些“气’的本义、亚本义来说文气,便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气论。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把各种说法加以整合、归纳,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总结文学创作的特点、描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和探寻文学鉴赏的途径。许多说法对今天的文学理论建设、对创作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面联系人们对文气的不同理解、联系当代文学创作理论,从五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一、属于本体论的文气论

所谓本体论的文气论,主要是讲文学的本原是什么。核心观点是文学来自于“气”,或谓文以“气”为本。

这种文气论的含义,显然是取自“气”的亚本义——元气。最早提出“元气”一词的是《鶡冠子·泰录》,其谓“精微者,天地之始也。……故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但说“气”为万物之本却非始于《鶡冠子》。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又谓“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管子》中说:“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管子·内业》)又说:“气道乃生(清人释谓气通乃生),生乃思,思乃和。”《淮南子》说:“元气有涯涘,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抟易,重浊之凝滞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抟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事物。”(《淮南子·天文训》)并谓“天地和合,阴阳陶化,万物皆乘一气者也’(《淮南子·本经训》)。后来王充又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刘邵也说:“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以着形。”(《人物志·九徵》)古代思想家说万物生于“气”,多将“气”作为道生万物的桥梁,即认为“气”是道派生出来的。因此有些文论观点直接把“气’为文之本说成道为文之本。《淮南子》说“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淮南子·原道训》),那一切文化艺术(包括文学)自然都是由这无所不成的道派生出来的。

刘勰着《文心雕龙》,开篇《原道》就是探讨文和道的关系,中间含有文以载道的思想。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在解释刘勰“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地理之形,此盖道之文也”时,谓“德”为万物得于道者,文之德就是文从道得来的文的属性、功能。“刘勰认为文之德是道的表现,从而又认为文之德是与天地并生的,把对于文的属性、本质、功能的探讨提到宇宙论的高度”。具体说是把它们提到了以道为本体的宇宙论的高度。

虽然不少思想家认为道为万物之本,但有不少人直接说“气”为事物之本,论道者也以为道为万物,须经气化阶段,所以讲文原于道,不如讲文以“气”为本者多。

元代吴澄说:“文也者,本乎气也。”以别赵子昂序》)王礼说:“夫文在天地间,二气之物也。”(《伯颜子中诗集序》)陈旅说:“然则文章者,固元气之为也。”(《国朝文类序》)归有光也说:“文章,天地之元气。”(《项思尧文集序》)姚鼐则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海愚诗钞序》)。这些都是以元气(或指“道”)为文之本。从思考文章终极本原而言,此说未必无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