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溯源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0-18 09:11:03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溯源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每当这个时节,遥望夜空,银河两侧那一眨一眨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忍不住浮想联翩。虽然,两颗星星永远不会走到一起,但千百年来牛郎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溯源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每当这个时节,遥望夜空,银河两侧那一眨一眨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忍不住浮想联翩。虽然,两颗星星永远不会走到一起,但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总是让人们希望他们可以渡过河汉,浪漫地相会在鹊桥之上。

  牛郎织女传说溯源

  牛郎织女的故事起因于天上的星星。《诗经·小雅·大东》最早用诗歌的方式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当时虽然已经将纺织和牧牛附会到了两颗星星身上,但也认为他们二位既织不成绫罗绸缎,也不能驱牛驾车,仅仅是天上的两颗星星而已。

   到了汉代,人们用图像形式描述的牵牛星就是一条汉子,织女星是一位淑女。如河南南阳出土的一块星宿画像石上,牵牛星下是一男子牵着一头牛,织女星则是一 位女子正跪坐在月宫星宿之下,二者之间一只老虎,表示的则是白虎星座。画面左上角七星环绕的一只兔子,则是月宫的象征(图1河南南阳牵牛织女星)。牵牛和 织女以及白虎、玉兔等形象犹如看图说话,是想以具体的形象告诉人们星宿的名称。济南市长清区孝堂山祠堂中也有一幅画像,其中牵牛只是三颗星星,而织女则已 经作为纺织的形象被安排在了纺织机上(图2济南长清孝堂山牵牛织女星)。这是最早的织女纺织的图像。在这里,织女星被划归太阳和南斗的星系,牵牛星则和月 亮、北斗为伍。按照常规,织女是女性,月亮代表阴性,织女星应该属于月亮的范畴,被安排在太阳身边的做法,可能是想让女性的织女贴近阳性的太阳,让男性的 牵牛靠近阴性的月亮,以密切阴阳的和合。此外,在庞大的星宿世界里,单单挑选出牵牛、织女二星与太阳、月亮和南斗、北斗并列,并分属阴阳两大阵营,人们可 能已经知道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是阴阳相隔的。这或许就是牵牛织女在天庭婚配以及天河相隔的图像原型。

  我省沂源县燕崖乡沂河畔大贤山 有一个织女洞,民间传说织女就是在这里织出了天上的彩云(图3沂源织女洞)。根据现存碑刻可知,织女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后来,在织女洞对岸聚起的一 座小村庄也被自然而然地命名为牛郎官庄,村里还建起了一座牛郎庙。牛郎织女在沂河的源头寻找到了落脚点,在天成像、在地成形的故事也就此扎根人间,牛郎织 女也在人间过上了生儿育女的寻常生活。

  明清时期牛女传说的文化演绎

  任何神话 传说都打上时代的印记。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不断演变的。到明代晚期,开始流行一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版画。这个版本的故事以天庭为背景,开篇即点明 “最巧天河织女,玉皇配与牵牛,夫妇耽淫废职,东西谪贬云头,保奏七夕一会,鹊鸦代为建桥,士女纷纷乞巧,芳名流播阎浮”。故事说牵牛星因为工作勤奋努 力,而被玉皇大帝看中,完成了天上的婚配,但是,掉进婚姻蜜罐子里的一对新人,却又因为沉湎于儿女情长,最终遭到惩罚,织女被打入天牢,牵牛则逃回天河的 西岸。二人从此隔河相望,美满姻缘就此打住。

  这种图像表现的其实是岳父和女婿的特殊关系。从玉皇大帝只是严惩女儿而牛郎仅仅以出逃躲过了惩罚的表现看,这里反映的是家庭内部教化和管理的现实问题(图4《贬谪织女》版画)。

   玉皇大帝作为父亲,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优秀的青年,看中的是牛郎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放牛精神和朴素老实安贫乐道的品格,而牵牛一旦攀登高枝却因巨大的喜悦 而荒废了自己的工作,则反映了年轻人思想的单纯和不成熟,以为当了玉皇大帝的乘龙快婿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尽享荣华富贵,无所事事了。由此可见,这 套牛郎织女故事图文书的真实目的还是教化,教育做了女婿的人们,要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戒,得意别忘形,荣华别忘本。这可能代表了明代一般地主大家族的治家 意识。

  到了清代,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将牛郎织女故事浓缩为12幅画,分别是“斗牛宫”、“金牛下凡”、 “天帝召见牛郎”、“牵牛分家”、“兄嫂逐弟”、“金牛星点化牛郎”、“星官说媒”、“天女”、“织女要仙衣”、“缝牛皮”、“披牛衣上天”、“担儿女追 织女”,其内容包含了牵牛星下凡,兄弟分家,牛郎织女美满婚姻,织女要仙衣回天,天帝召见牛郎等情节。故事表现的是牛郎织女原本来自天上,到人间生活了一 段时间后,最后回归天堂。

  在这里,没有盗仙衣,也没有王母娘娘划天河,更没有鹊桥会的动人情节。织女上天完全是自愿,当织女一旦仙衣 到手,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天上。同时,织女嫁牛郎的婚配似乎也有些无奈和被迫,牛郎留住织女的并不是人间的幸福生活,而是织女的仙衣,织女没有仙衣就上不 了天,而仙衣就是维系牛郎织女人间生活的重要法宝。这有些像是民间的什么“把柄”或债券,一旦被人抓住就得为之服务,而把柄或债券到手,负债人则立刻就能 挣脱束缚,恢复自由。

  另一套同样是清代的年画,甚至连牛郎织女的孩子也没有登场

,画中的人物除了牛郎织女外,就是王母娘娘,故事情节 也仅仅是“天河配”、“缝牛衣”、“王母划天河”和“七夕会”。婚礼上的牛郎,俨然新科状元,织女则是凤冠霞帔,大家闺秀(图5杨家埠年画《牛郎织 女》)。牛郎织女天河相隔的原因被安插在王母娘娘身上,其中隐喻父母是年轻夫妇关系不好的原因。

  牛女传说是对自给自足农耕生活的褒扬

   牛郎织女故事从星宿的识别标志,到下凡民间的孤儿婚配,最终结局是天各一方。这种本来很残酷的结局,却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最后成了牛郎织女最简化的 情节,在民间艺术中被广泛选用。个中原因,可能是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果,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看到了追求的目标。也启示着人们在人生之中, 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坚韧不拔地向着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是坚贞爱情的典型表现,人们欣赏这样的情节实际上 也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和赞扬,是对男女真情的肯定和褒奖。

  牛郎织女图像在明清时代被广泛制造并流传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能与 当时的社会发展相关,那就是封建社会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明清两代,其农业社会秩序已经比较稳定,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对于这样的 生活方式心满意足,于是就生发出种种自我肯定和自我满足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但天上的神仙要下凡过老百姓的日子,甚至已经摆脱了世俗生活的精灵如白蛇青蛇们 也耐不住山中修炼的清苦和寂寞,要下山寻找一个如意郎君,送身上门,甘为人妻,过一种相夫教子的凡人生活。而寻找无父无母的贫穷单身汉似乎也是这些女性神 灵们的普遍追求:财产无所谓,只要贫穷和勤劳。女性神灵们的这种牺牲和帮贫扶穷的精神,应该是东汉晚期出现的帮助贫穷孝子故事的延续,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 农村贫寒的单身汉们想婚配的美好愿望,还从神灵向往人间生活的角度褒扬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作者张从军,为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