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不同时代端午节的文化气脉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2-10-18 09:10:49
不同时代端午节的文化气脉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经历了两千年的变迁,作为中国四大传
不同时代端午节的文化气脉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经历了两千年的变迁,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仍在传承。本报记者多方走访专家、查阅史料,翻找出端午传承数千年留下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气脉,重现不同时代的端午记忆。

  古代端午最早是健康节

  战国时期人们把包含夏至的五月看成是邪气丛生、有害于生命的“恶月”,这一时节,各种能辟邪的物事纷纷登场

  全民动员沐浴兰汤、挂菖蒲、缠丝带、喝雄黄酒辟邪保健,这是战国时代端午节的场景。最早的端午节,其实与屈原无关,而是夏季驱除疫病的节日,可以说是最早的“健康节”。

  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介绍,战国时期人们认为,夏至时节阳气达到顶点,代表死亡的阴气重新出现,并将逐渐强大。因此,他们把包含着夏至的五月看成是邪气丛生、有害于生命的“恶月”。

  正因为如此,在这一时节,各种能辟邪的物事纷纷登场。人们除了搞大扫除,还要采回能辟邪的兰草,泡在热水中沐浴,称为“兰汤沐浴”。同时,还要在门上悬挂可以辟邪的菖蒲、艾蒿,在家中贴上镇邪的艾虎或符图,并在手臂上缠绕“令人不病瘟”的五彩丝带。

  五月是“恶月”的说法并非完全迷信。鲜于煌说,五月正是蜈蚣、蜘蛛、蛇等“五毒”出没的日子,加上天气渐热容易产生各种疾病,因此人们采用各种手段防止疫病,期待家人健康。喝雄黄酒的习俗也是由此而来。在大家熟悉的《白蛇传》中,白蛇就是在喝了雄黄酒后现出了原形,可见在人们心目中雄黄酒辟邪的力量之强大。

  “如果去除了其中迷信的成分,端午节的现代意义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辟邪’。”鲜于煌说,这种辟邪就是把过去一些不好的“气”,也就是人的某种不佳的状态,通过净化的方式统统去掉,换一个全新的状态,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南朝留下屈原托梦传说

  端午节被赋予了纪念圣贤的色彩,体现了社会的道德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与爱国精神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驱毒辟邪、祈求健康平安的节日,又怎么有了纪念屈原的传说?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考证,最早把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的传说是东汉应劭《风俗通》,其中称端午缠五彩丝的习俗是因为屈原,但并没有提供详细的故事情节。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第一次记录了完整的粽子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屈原在端午日自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为悼念他,每到端午节就在竹筒中装上米,投进河里祭祀屈原。可是,到了东汉光武帝时代,屈原显灵给欧回说:“过去人们送给我的竹筒粽子外边没有五色丝和楝树叶,都被蛟龙偷走了。请以后献祭的时候缠上五色丝和楝树叶。”欧回遵照屈原的吩咐做了,于是形成了后来包粽子的习俗——竹筒外边缠五色丝和楝树叶。楝树叶有浓烈气味,古人用来辟邪。这种粽子,唐代还有流传,叫做“新筒裹练(楝)”。

  这个来自艺术虚构的传说得到广泛传播,虽然流传到今天有各种不同版本,但纪念屈原的主要情节得以保留,并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

  “端午这个普通的节日,有了一层神圣的色彩。”鲜于煌说,其实吃粽子和划龙舟,也是早已有之的民俗活动,但渐渐形成了纪念屈原的传说后,这些活动就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而被赋予了纪念古代圣贤的色彩,体现了社会的道德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与爱国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诗人节”在重庆设立

  老舍、冰心、郭沫若等众多诗人,一致决定将端午定为诗人节。端午的庆典,凝聚着国人抗敌的斗志

  民族危亡的时刻,端午和它所代表的爱国精神得到极大张扬。

  抗战最为艰苦的1941年春夏,日军企图用狂轰滥炸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但就是这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却在陪都重庆发出号召,要在端午这天举行“诗人之会”。

  春夏之交正是日本飞机频频来袭之季,我们的诗人能冒险犯 难,进城作大聚会吗?事实是请柬只发出100多份,到会却是400多位诗人。

  1941年5月30日端午这天举行的大会上,众诗人一致决定将屈原沉江的端午定为诗人节,老舍与冰心、胡风、郭沫若、臧克家等53人,联名签署了《诗人节宣言》,并以《诗人节缘起》为题,登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我们决定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精神……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

  宣言鼓舞了士气,其精神也得以传承。一位叫董镜桂的作家这样描述1943年端午这天重庆街头的景象:“翠绿的艾叶,挂在家家门首,鲜红的慰劳标语,飘扬空中,穿黄黑制服或蓝布大褂的队伍,不时出现在街头,他们都是分头到郊外慰劳将士的。”

  董说,这是在为民族作生死搏斗的第六年头,捧着盘盘雄黄朱砂的小孩们在街头尖声叫道:雄黄,朱砂,吃了避毒驱邪。“这是民族正义感的象征,中国正在完成屈原留给我们的任务,正在做着忠邪不两立的斗争,在雄黄冲酒的畅饮之下,让他净化我们的血液吧,让他冲去我们灵魂的渣滓吧!”

  而据《抗战时期陪都体育史料》记载,在重庆住了3个月、遭受了40多次轰炸的林无双在“重庆观感”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奇怪的是,战争在拖下去,中国的士气却越来越高……端午节,照样有成千的人观看龙船比赛,市民依然举行庆祝,照样生活着。”

  端午的庆典,凝聚着国人抗敌的斗志。1941年入夏时节,缅甸传来消息:我远征军以少胜多,打了胜仗。国民政府举行龙舟大赛庆祝,“宋美龄亲临现场指挥,鼓舞人们抗击日寇的决心。”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介绍,当时,人们还经常利用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抗战纪念日,举行“驱逐日寇”、“活捉汉奸”等渡江、登山活动,鼓励民众和在渝外国友人参加。

  解放初办水上运动会

  自1951年举行第一届端午节水上运动会以来,山城的划龙船活动革除了过去的蹬旗、敬神等程式,增加了规定竞速项目。

  今年77岁的重庆日报退休记者陈明信印象最深刻的,则是1951年在朝天门举行的重庆第一届端午节水上运动会。那时只有十五六岁的他,第一次看到大江里赛龙舟的盛大场面。

  两江交汇处扎着彩绸的“彩龙船”,就是比赛的终点,也是颁奖台,奖品主要是鸭子,也有少量的红包。十几支龙舟队分别从两江向终点进发,朝天门一带锣鼓喧天,两岸挤满围观的市民。

  赛龙舟的船是特制的,身形细长俗称“黄瓜船”,前后还加了木雕的龙头龙尾装饰。船头一人喊号子,船尾一人敲鼓,划船的都是“水鹞子”,就是船被打翻,也能把它翻转回来继续划。

  据了解,当时设有龙舟竞渡“抢鸭子”等表演项目,1500余名运动员参赛。《重庆体育志》记载,自1951年举行第一届端午节水上运动会以来,山城的划龙船活动革除了过去由水运码头、商业行帮操办,以及蹬旗、敬神、拜码头、放火炮请龙头(踩船头的人)等封建程式,增加了规定距离竞速比赛、表演项目,并按比赛规程、规则进行评比、奖励。每次比赛前还要进行培训、宣传,大大扩大参加活动的群众面,划船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

  1959年端午节进行的重庆市龙舟比赛规模更加盛大,除了10多只龙舟参加竞速项目比赛外,还有游泳、着装泅渡、水上救护、摩托艇、航空航海模型等体育表演和彩船比美、水上游行、川江船型展览等,十分热闹壮观。

  但文革开始后,“破四旧”让传统节日的习俗几乎荡然无存,直到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18日...

1997年4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14日...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