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第三十五卷 大智度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龙树菩萨 造时间:2019-06-04 17:27:53
第三十五卷 大智度论释奉钵品第二【经】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作是功德,是时四天王皆大欢喜,意念言:;我等当以四钵奉上菩萨,如前天王奉先佛钵。”【论】问曰:前品说已具足,今何以重说?答曰:前虽赞叹般若波罗蜜,事未具足,闻者无厌,是故复说。复次,初品但赞般若

第三十五卷 大智度论

释奉钵品第二

【经】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作是功德,是时四天王皆大欢喜,意念言:;我等当以四钵奉上菩萨,如前天王奉先佛钵。”

【论】问曰:前品说已具足,今何以重说?

答曰:前虽赞叹般若波罗蜜,事未具足,闻者无厌,是故复说。

复次,初品但赞般若波罗蜜力,今赞行者能作是功德,四天王等欢喜奉钵。

复次,以菩萨能具诸愿行,故佛安慰劝进,言有此果报,终不虚也。

复次,般若波罗蜜有二种果:一者、成佛度众生;二者、虽未成佛,受世间果报。转轮圣王、释梵天王主三千世界,世间福乐供养之事,悉皆备足;今以世间果报以示众生,故说是事。

复次,世间欲成大业,多有坏乱者;菩萨则不然,内心既定,外事亦应。如是等因缘,故说此品。

问曰:菩萨增益六波罗蜜时,诸天世人何因缘故喜?

答曰:诸天皆因十善、四禅、四无量故生;是诸功德,皆由诸佛菩萨故有。若佛出世,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种;若佛不在世,阿修罗种多,诸天减少;以种杂福不清净故。若诸佛出世,能断诸天疑网,能成大事。如释提桓因命欲终时,心怀怖畏,求佛自救,遍不知处。虽见出家之人,山泽间处所供养者,皆亦不能断其疑网。尔时,毗首羯磨天白释提桓因言:“尸毗王苦行奇特,世所希有!诸智人言,是人不久当得作佛!”释提桓因言:“是事难辨,何以知之?如鱼子、庵罗树华、发心菩萨,是三事因时虽多,成果甚少。今当试之!”帝释自化为鹰,毗首羯磨化作鸽,鸽投于王,王自割身肉,乃至举身上称以代鸽命,地为震动。是时释提桓因等心大欢喜,散众天华,叹未曾有:“如是决定大心,成佛不久!”

复次,凡人肉眼,无有智慧,苦身求财,以自生活;闻菩萨增益六波罗蜜,成佛不久,犹尚欢喜,何况诸天!

问曰: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有阿修罗难;上诸天等无有此患,何以欢喜?

答曰:上诸天虽无阿修罗患,若佛不出世,生其天上者少;设有生者,五欲不妙。所以者何?但修不净福故。色界诸天宫殿,光明寿命,亦复如是。

复次,诸天中有智慧者,能知禅味、五欲,悉皆无常;唯佛出世,能令得常乐涅槃。以世间乐、涅槃乐,皆由佛菩萨得,是故欢喜。譬如甘美果树,茂盛成就,人大欢喜;以树有种种利益,有庇其荫者,有用其华,食其果实。菩萨亦如是,能以离不善法荫,遮三恶苦热;能与人天富乐之华,令诸贤圣得三乘之果,是故欢喜。

问曰:诸天供养事多,何以奉钵?

答曰:四天王奉钵,余天供养。诸天供养,各有定法:如佛初生时,释提桓因以天衣奉承佛身,梵天王躬自执盖,四天王四边防护。净居诸天欲令菩萨生厌离心故,化作老、病、死人,及沙门形。又出家时,四天王敕使者捧举马足,自四边侍护菩萨。天帝释取发,于其天上城东门外立发塔;又持菩萨宝衣,于城南门外立衣塔;佛至树下时,奉上好草。执金刚菩萨,常执金刚卫护菩萨。梵天王请佛转法轮。如是等,各有常法。以是故,四天王奉钵。四钵义,如先说。

问曰:佛一身何以受四钵?

答曰:四王力等,不可偏受一人。又令见佛神力,合四钵为一,心喜信净,作是念:“我等从菩萨初生,至今成佛,所修供养,功德不虚。”

问曰:四天王寿命五百岁,菩萨过无量阿僧祇劫然后成佛;今之四天,非是后天,何以故喜?

答曰:同一姓故。譬如贵姓胤流百世,不以远故为异。或时行者,见菩萨增益六波罗蜜时,心作是愿:“是菩萨成佛时,我当奉钵,是故得生。”

复次,四天王寿五百岁;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处一日一夜;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以此岁寿五百岁,为人间九百万岁。菩萨能作是功德者,或近成佛,初生四天王足可得值。

问曰:如摩诃衍经中说:有佛以喜为食,不食揣食。如天王佛衣服仪容,与白衣无异,不须钵食,何以言四天王定应奉钵?

答曰:定者,为用钵者故,不说不用。

复次,用钵诸佛多,不用钵者少,是故以多为定。

【经】“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皆欢喜,意念言:;我等当给侍供养菩萨,减损阿修罗种,增益诸天众。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皆大欢喜,意念言:;我等当请是菩萨转法轮。”

【论】释曰:是诸天等,以华香缨络,礼拜恭敬,听法赞叹等供养,亦作是念:“人修净福,阿修罗种减,增益三十三天,我诸天亦得增益。”

问曰:上六种天已说,何以故更说三千大千世界中,乃至阿迦尼吒天欢喜供养?

答曰:先说一须弥山上六天,此说三千大千世界诸天;先但说欲界,今此说欲界、色界诸天请佛转法轮;上虽说净居诸天种种供养劝助,今请转法轮事大故。

问曰:三藏中,但说梵天请转法轮,今何以说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天?

答曰:欲界天近故前来。色界都名为梵,若说梵王请佛,已说余天。又梵为色界初门,说初故后亦说。

复次,众生有佛无佛,常识梵天,以梵天为世间祖父,为世人故说梵天。

法轮相,如先说。

【经】“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六波罗蜜时;诸善男子、善女人,各各欢喜,意念言:;我等当为是人作父母、妻子、亲族、知识。”

【论】问曰:前已说能作是功德,今何以复说增益六波罗蜜?

答曰:先说总相,今说别相。

复次,前所说功德中(前品中功德也)种种无量,闻者厌倦;今但略说六波罗蜜,则尽摄诸功德。

复次,为天说故,能作诸功德;为人说故,增益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如后说善男子、善女人,以是故知。

问曰: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何以不说善天,而但人中说善男子、善女人?

答曰:诸天皆有天眼、天耳、他心智,知供养菩萨,故不别说其善。人以肉眼,无知善者,能知供养,以少故别说善者。善者,从佛闻法,或从弟子、菩萨闻,或闻受记当作佛,又闻佛赞叹其名者,故知修善。

问曰:何以但说男子、女人善,不说二根、无根者善?

答曰:无根,所谓无得道根,是故不说。如毗尼中不得出家,以其失男女相故。其心不定,以小因缘故便瞋;结使多故,著于世事;多怀疑网,不乐道法;虽能少修福事,智慧浅薄,不能深入;本性转易,是故不说。声闻法如是说。摩诃衍中,譬如大海,无所不容;是无根人或时修善,但以少故不说。所谓少者,于男女中,是人最少,是人修善者少。譬如白人,虽鬓发黡子黑,不名黑人。二根人结使多杂,亦行男事,亦行女事,其心邪曲,难可勉济;譬如稠林曳木,曲者难出。又如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二根人亦如是,心多邪曲故,不任得道。以是故,但说男子、女人中善者。善相者,有慈悲心,能忍恶骂。如法句骂品中说:能忍恶骂人,是为人中上!譬如好良马,可中为王乘。

复次,以五种邪语,及鞭杖、打害、缚系等,不能毁坏其心,是名为善相。

复次,三业无失,乐于善人,不毁他善,不显己德;随顺众人,不说他过;不著世乐,不求名誉,信乐道德之乐;自业清净,不恼众生;心贵实法,轻贱世事;唯好直言,不随他诳;为一切众生得乐故,自舍己乐;令一切众生得离苦故,以身代之。如是等无量,名为善人相;是相多在男、女,故说善男子、善女人。

问曰:善男子、善女人,何因能作是愿?

答曰:善男子、善女人,自知福薄,智慧鲜少;近习菩萨,欲求过度。譬如沉石虽重,依船得度。又善男子、善女人,闻菩萨不从一世、二世而得成道,无央数世往来生死!便作是念:“我当与为因缘。”

复次,菩萨积德厚故,在所生处,众生皆来敬仰菩萨,以蒙利益重故。若见菩萨舍寿,则生是愿:“我当与菩萨作父母、妻子、眷属。”所以者何?知习近善人,增益功德故;譬如积集众香,香气转多。

如菩萨先世为国王太子,见阎浮提人贫穷,欲求如意珠,入于大海,至龙王宫。龙见太子威德殊妙,即起迎逆,延前供养而问之言:“何能远来?”太子答曰:“我怜愍阎浮提众生故,欲求如意宝珠以饶益之!”龙言:“能住我宫,受供一月,当以相与!”太子即住一月,为龙王赞叹多闻,龙即与珠;是如意珠,能雨一由旬。龙言:“太子有相,不久作佛,我当作多闻第一弟子。”时太子复至一龙宫得珠,雨二由旬,二月赞叹神通力。龙言:“太子作佛不久,我当作神足第一弟子。”复至一龙宫得珠,雨三由旬,三月赞叹智慧。龙言:“太子作佛不久,我当作智慧第一弟子。”诸龙与珠已,言:“尽汝寿命,珠当还我。”菩萨许之。太子得珠,至阎浮提,一珠能雨饮食,一珠能雨衣服,一珠能雨七宝,利益众生。

又如须摩提菩萨,见燃灯佛,从须罗婆女买五茎华,不肯与之,即以五百金钱得五茎华,女犹不与而要之言:“愿我世世常为君妻,当以相与!”菩萨以供养佛故,即便许之。

又妙光菩萨,长者女见其身有二十八相,生爱敬心,住在门下。菩萨既到,女即解颈琉璃珠,著菩萨钵中,心作是愿:“我当世世为此人妇!”此女二百五十劫中,集诸功德;后生喜见淫女园莲华中,喜见养育为女;至年十四,女工、世智,皆悉备足。尔时,有阎浮提王,名为财主,太子名德主,有大悲心,时出城入园游观,诸淫女等导引歌赞。德主太子散诸宝物、衣服、饮食,譬如龙雨,无不周遍。喜德女见太子,自造歌偈而赞太子,爱眼视之,目未曾眴,而自发言:“世间之事,我悉知之,以我此身,奉给太子!”太子问言:“汝为属谁?若有所属,此非我宜!”尔时,喜见淫女答太子言:“我女生年日月时节,皆与太子同。此女非我腹生,我晨朝入园,见莲华中有此女生,我因养育,畜以为女,无以我故而轻此女!此女六十四能,无不悉备;女工技术,经书医方,皆悉了达;常怀惭愧,内心忠直,无有嫉妒,无邪淫想。我女德仪如是,太子必应纳之!”德主太子答语女言:“姊!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萨道,无所爱惜,国财、妻子、象马、七珍,有所求索,不逆人意。若汝生男女及以汝身,有人求者,当以施之,莫生忧悔!或时舍汝出家,为佛弟子,净居山薮,汝亦勿愁!”喜德女答言:“假令地狱火来,烧灭我身,终亦不悔!我亦不为淫欲戏乐故而以相好,我为劝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奉事正士!”女又白太子言:“我昨夜梦见妙日身佛,坐道树下,共往观之!”太子见女端正,又闻佛出,以此二因缘故,共载一车,俱诣佛所。佛为说法,太子得无量陀罗尼门,女得调伏心志。太子尔时,以五百宝华供养于佛,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太子白父王言:“我得见妙日身佛,大得善利!”父王闻已,舍所爱重之物以与太子,与其官属国内人民,俱诣佛所。佛为说法,王得一切法无闇灯陀罗尼。时王思惟:“不可以白衣法摄治国土,受于五欲而可得道!”作是思惟已,立德主太子为王,出家求道。是时太子,于月十五日六宝来应,喜德妻变为宝女。

如不可思议经中广说如是等因缘。故知善男子、善女人,世世愿为菩萨父母、妻子、眷属。

【经】“尔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皆大欢喜,各自念言:;我等当作方便,令是菩萨离于淫欲,从初发意常作童真,莫使与色欲共会!若受五欲,障生梵天,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断淫欲出家者,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断。”

【论】问曰:诸天何以作是愿?

答曰:世间中五欲第一,无不爱乐;于五欲中,触为第一,能系人心;如人堕在深泥,难可拯济。以是故,诸天方便,令菩萨远离淫欲。

复次,若受余欲,犹不失智慧;淫欲会时,身心荒迷,无所省觉,深著自没!以是故,诸天令菩萨离之。

问曰:云何令离?

答曰:如释迦文菩萨,在净饭王宫,欲出城游观,净居诸天化为老、病、死人,令其心厌。又令夜半,见诸宫人妓直恶露不净,涕唾流涎,屎尿涂漫;菩萨见已,即便秽厌。或时诸天,令女人恶心妒忌,不识恩德,恶口欺诳,无所省察。菩萨见已,即生念言:“身虽似人,其心可恶。”即便舍之!

欲使菩萨从初发心,常作童真行,不与色欲共会!何以故?淫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刀割截身体,不与女色共会。刀截虽苦,不堕恶趣;淫欲因缘,于无量劫数受地狱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有人言:“菩萨虽受五欲,心不著故,不妨于道。”以是故经言:受五欲尚不生梵世。梵世,无始众生皆得生中,受五欲者常所应得尚不得之,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所不得而欲得之?以是故,菩萨应作童真,修行梵行,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行菩萨,不著世间故,速成菩萨道。若淫欲者,譬如胶漆,难可得离。所以者何?身受欲乐,淫欲根深!是故出家法中,淫戒在初,又亦为重。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要当有父母、妻子、亲族、知识耶?”

佛告舍利弗:“或有菩萨,有父母、妻子、亲族、知识;或有菩萨,从初发意断淫欲,修梵童真行,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犯色欲;或有菩萨方便力故,受五欲已,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是三种菩萨:初者、如世间人受五欲,后舍离出家,得菩提道。二者、大功德牢固,初发心时断于淫欲,乃至成佛。是菩萨,或法身、或肉身,或离欲、或未离欲。三者、清净法身菩萨,得无生法忍,住六神通,为教化众生故,与众生同事而摄取之。或作转轮圣王,或作阎浮提王、长者、刹利,随其所须而利益之。

【经】“譬如幻师,若幻弟子,善知幻法,幻作五欲,于中共相娱乐。于汝意云何?是人于此五欲,颇实受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化作五欲,于中受乐,成就众生,亦复如是。是菩萨摩诃萨不染于欲,种种因缘,毁訾五欲:欲为炽然,欲为秽恶,欲为毁坏,欲为如怨!是故,舍利弗,当知菩萨为众生故受五欲。”

【论】问曰:三种菩萨中,何以独为一种菩萨作譬喻?

答曰:一者、如人法不断淫欲;二者、常断淫欲,修于净行;三者、亦修净行,现受淫欲,以人不了故,为作譬喻。

问曰:何以不以梦、化等为喻?

答曰:梦非五情所知,但内心忆想故生;人以五情所见,变失无常,可以得解。化虽五情所知,而见者甚少。佛为度可度众生,幻是众人所信,是故为喻。如幻师以幻术故,于众人中现希有事,令人欢喜。菩萨幻师亦如是,以五神通术故,于众生中化作五欲,共相娱乐,化度众生。众生有二种:在家、出家。为度出家众生故,现声闻、辟支佛及诸出家外道师;在家众生,或有见出家者得度,或有见在家同受五欲而可化度。

菩萨常以种种因缘,毁訾五欲:欲为炽然者,若未失时,三毒火燃;若其失时,无常火烧。二火烧故,名为炽然,都无乐时。欲为秽恶者,诸佛、菩萨、阿罗汉等诸离欲者,皆所秽贱。譬如人见狗食粪,贱而愍之,不得好食,而啖不净;受欲之人,亦复如是,不得内心离欲之乐,而于色欲不净求乐。欲为毁坏者,著五欲因缘故,天王、人王、诸富贵者,亡国危身,无不由之!欲如怨者,失人善利;亦如刺客,外如亲善,内心怀害;五欲如是丧失善心,夺人慧命。五欲之生,正为破坏众善,毁败德业故出。又知五欲如钩贼鱼,如弶害鹿,如灯焚蛾,是故说欲如怨。怨家之苦,不过一世;著五欲因缘,堕三恶道,无量世受诸苦毒。

【经】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云何应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菩萨字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离色亦无空,离受、想、行、识亦无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何以故?舍利弗,但有名字故,谓为菩提;但有名字故,谓为菩萨;但有名字故,谓为空。所以者何?诸法实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故。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何以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但分别忆想假名说。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一切名字,不见故不著。”

【论】问曰:是事,舍利弗上已问,今何以重问?

答曰:先因佛说,欲以一切种知一切法,当学般若波罗蜜故问,非自意问。

复次,舍利弗闻上种种赞般若功德,心欢喜尊重般若故,问云何应行。如病人闻叹良药,便问云何应服。

问曰:先已问住不住法,行檀波罗蜜,施者、受者、财物不可得故;如是等为行般若,今何以复问行?

答曰:上总问诸波罗蜜,此但问般若;上广赞叹般若为主,此直问行般若。

复次,上虽广叹般若波罗蜜,时会渴仰欲得,是故舍利弗为众人故,问行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功德,无量无尽;佛智慧亦无量无尽。若舍利弗不发问,则佛赞叹无穷已;若舍利弗不问者,则无因缘故不应止。

问曰:般若功德尊重,若佛广赞有何不可?

答曰:赞叹般若,闻者欢喜尊重,则增其福德;若闻说般若,则增其智慧。不但福德因缘故可成佛道,要须智慧得成;是故不须但赞叹。人闻赞叹,心已得清净,渴仰欲得般若;如为渴人,广赞叹美饮,不解于渴,即便与之。如是等因缘故,舍利弗今问行般若,

问曰:如人有眼见,方知所趣处,然后能行。菩萨亦如是,先念佛道,知般若,见已,身然后应行。今何以言不见菩萨及般若,若不见,云何得行?

答曰:此中不言常不见,但明入般若观时,不见菩萨及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令众生知实法故出;此菩萨名字,众缘和合假称。如后品中广说。般若波罗蜜名字,亦如是,众法和合故,假名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虽是假名,而能破诸戏论;以自性无故,说言不可见。如火从众缘和合,假名为火,虽无实事而能烧物。

问曰:若入般若中不见,出则便见,何者可信?

答曰:上言般若为实法故出,是则可信;出般若波罗蜜不实,故不可信。

问曰:若入般若中不见,出则见者,当知非是常空,以般若力故空!

答曰:世俗法故,言行者入般若波罗蜜;诸观戏论灭故,无出、无入。若诸贤圣不以名字说,则不得以教化凡夫;当取说意,莫著语言!

问曰:若般若中贵一切法空,此中何以先说众生空破我?

答曰:初闻般若,不得便说一切法空。我,不以五情求得,但忆想分别生我想,无而谓有。又意情中无有定缘,但忆想分别颠倒因缘故,于空五众中而生我想;若闻无我,则易可解。色等诸法,现眼所见;若初言空无,则难可信。今先破我,次破我所法,破我、我所法故,则一切法尽空;如是离欲,名为得道。

复次,般若波罗蜜,无一定法,故不见我行般若,不见不行者。如凡夫不得般若,故名不行;菩萨则不然,但行空般若,故说不见不行。

复次,佛为法王,观余菩萨其智甚少,杂诸结使,不名为行。譬如国王虽得少物,不名为得;佛亦如是教诸菩萨,虽有少行,不名为行。

复次,行般若波罗蜜者,生憍慢心,言“我有般若波罗蜜”,取是相;若不行者,心自懈没而怀忧悴;是故不见我行与不行。

复次,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者,破著有见;不见我不行般若波罗蜜者,破著无见。

复次,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者,止诸法戏调;不见我不行者,止懈怠心故。譬如乘马,疾则制之,迟则鞭之。如是等分别行不行。

复次,佛自说因缘,所谓菩萨、菩萨字性空。是中虽但说菩萨字空,而五众亦空。空中无色,离色亦无空者,空名法空,法空中乃无一毫法,何况粗色!空亦不离色。所以者何?破色故有空,云何言离色?受、想、行、识亦如是。何以故?佛自更说因缘,所谓但有名字谓为菩提,但有名字谓为菩萨,但有名字谓为空。

问曰:先已说此事,今何以重说?

答曰:先说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不见般若波罗蜜;今说不见是因缘,所谓但有名谓为菩提,但名谓为菩萨,但名谓为空。上菩萨、此菩萨义同。菩萨字,即如菩萨中说。般若波罗蜜,分为二分:成就者名为菩提,未成就者名为空。生相实不可得故,名为无生。所以者何?若先生后法,若先法后生,若生法一时,皆不可得,如先说。无生故无灭,若法不生不灭如虚空,云何有垢有净?譬如虚空,万岁雨亦不湿,火烧不热,烟亦不著。所以者何?本自无生故。菩萨能如是观,不见离是不生不灭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何以故?佛自说因缘,一切法皆忆想分别,因缘和合故,强以名说。不可说者是实义,可说者皆是名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一切名字者,先略说名字,所谓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菩提字;今广说一切名字,皆不可见,不见故不著;不著者,不可得故。如诸眼中,慧眼第一。菩萨以慧眼遍求不见,乃至不见细微一法,是故不著。

问曰:若菩萨一切法中不著,何得不入涅槃?

答曰:是事处处已说,今此中略说:大悲心故,十方佛念故,本愿未满故,精进波罗蜜力故,般若波罗蜜、方便二事和合故,所谓不著于不著故。如是等种种因缘故,说菩萨虽不著诸法,而不入涅槃。

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一(经修相应品)

【经】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思惟:;菩萨但有字,佛亦但有字,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字;色但有字,受、想、行、识亦但有字。舍利弗,如我但有字,一切我常不可得,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是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空故,但以名字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我、不见众生乃至不见知者、见者,所说名字亦不可见。”

【论】问曰:第二品末已说空,今何以重说?

答曰:上多说法空;今杂说法空,众生空。行者观外法尽空无所有,而谓能知空者不空;是故复说观者亦空。是众生空,声闻法中多说,一切佛弟子皆知诸法中无我。佛后五百岁,分为二分:有信法空,有但信众生空。言五众是定有法,但受五众者空;以是故,佛说众生空以况法空!

复次,我空易知,法空难见。所以者何?我以五情求之不可得,但以身见力故,忆想分别为我。法空者,色可眼见,声可耳闻,是故难知其空。是二事,般若波罗蜜中皆空。如十八空义中说。

问曰:如我,乃至知者、见者,为是一事,为各各异?

答曰:皆是一我,但以随事为异。于五众中,我、我所心起,故名为我;五众和合中生,故名为众生;命根成就,故名为寿者、命者;能起众事,如父生子,名为生者;乳哺、衣食因缘得长,是名养育;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因缘,是众法有数,故名众数;行人法,故名为人;手足能有所作,名为作者;力能役他,故名使作者;能造后世罪福业,故名能起者;令他起后世罪福业,故名使起者;后身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令他受苦乐,是名使受者;目睹色,名为见者;五识知,名为知者。

复次,用眼见色,以五邪见观五众,用世间、出世间正见观诸法,是名见者。所谓眼根、五邪见、世间正见、无漏见,是名见者。余四根所知,及意识所知,通名为知者。如是诸法,皆说是神。此神,十方三世诸佛及诸贤圣,求之不可得,但忆想分别,强为其名。诸法亦如是,皆空无实,但假为其名。

问曰:是神但有十六名字,更有余名?

答曰:略说则十六,广说则无量。随事起名,如官号差品,工能智巧,出家得道,种种诸名,皆是因缘和合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毕竟空。生空故法空,法空故生亦空。

【经】“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般若波罗蜜,除佛智慧,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用不可得空故。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诸名字法,名字所著处,亦不可得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譬如满阎浮提竹、麻、稻、苇,诸比丘其数如是,智慧如舍利弗、目连等,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用智慧,度脱一切众生故。”

【论】释曰:有二因缘故,菩萨智慧胜声闻、辟支佛。一者、以空知一切法空,亦不见是空,空以不空等一不异。二者、以此智慧,为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得涅槃。声闻、辟支佛智慧,但观诸法空,不能观世间、涅槃为一。譬如人出狱,有但穿墙而出,自脱身者;有破狱坏锁,既自脱身,兼济众人者。

复次,菩萨智慧,入二法中故胜:一者、大悲,二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法:一者、般舟三昧,二者、方便。复有二法:一者、常住禅定,二者、能通达法性。复有二法:一者、能代一切众生受苦,二者、自舍一切乐。复有二法:一者、慈心,无怨无恚;二者、乃至诸佛功德,心亦不著。如是等种种功德庄严智慧,故胜声闻、辟支佛。

问曰:诸钝根者可以为喻,舍利弗智慧利根,何以为喻?

答曰:不必以钝根为譬喻,譬喻为庄严论议,令人信著;故以五情所见以喻意识,令其得悟,譬如登楼,得梯则易上。

复次,一切众生著世间乐,闻道德涅槃,则不信不乐;以是故以眼见事,喻所不见。譬如苦药,服之甚难,假之以蜜,服之则易。

复次,舍利弗于声闻中智慧第一,比诸佛菩萨,未有现焉。如阎浮提者,阎浮树名,其林茂盛,此树于林中最大;提名为洲,此洲上有此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为阎浮檀金;以阎浮树故,名为阎浮洲。此洲有五百小洲围绕,通名阎浮提。

问曰:诸弟子甚多,何以故说舍利弗、目揵连等,满阎浮提中,如竹、麻、稻、苇?

答曰:一切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者舍利弗,神足第一者目揵连;二人于佛法中大,于外法中亦大。富楼那、迦絺那、阿那律等,于佛法中虽大,于外法不如。又此二人常在人众,助佛扬化,破诸外道;富楼那等比丘,无是功德,是故不说。

复次,若说舍利弗,则摄一切智慧人;若说目揵连,则摄一切禅定人。譬喻有二种:一者、假以为喻,二者、实事为喻;今此名为假喻。所以不以余物为喻者,以此四物丛生稠致,种类又多故。舍利弗、目连等比丘满阎浮提,如是诸阿罗汉智慧和合,不及菩萨智慧百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问曰:何以不但说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而说百分、千分不及一?

答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者,是其极语。譬如人有重罪,先以打缚楚毒,然后乃杀。如声闻法中,常以十六不及一为喻;大乘法中,则以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经】“舍利弗,置阎浮提满中如舍利弗、目连等,若满三千大千世界,如舍利弗、目连等;复置是事,若满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如舍利弗、目连等智慧,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释曰:此义同上阎浮提,但以多为异。

问曰:舍利弗、目连等虽多,智慧无异,何以以多为喻?

答曰:有人谓少无力,多则有力;譬如水少,其力亦少。又如绝健之人,少众力寡不能制之,大军攻之则伏。有人谓一舍利弗智慧少,则不及菩萨,多或能及;佛言虽多不及,故以多为喻。如一切草木,力不如火;一切诸明,势不如日;亦如十方世界诸山,不如一金刚珠。所以者何?菩萨智慧,是一切诸佛法本,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如迦陵毗伽鸟子,虽未出[穀-禾+卵],其音胜于众鸟,何况出[穀-禾+卵]!菩萨智慧亦如是,虽未出无明[穀-禾+卵],胜一切声闻、辟支佛,何况成佛!又如转轮圣王太子,虽未成就,福祚威德胜于一切诸王,何况作转轮圣王!菩萨亦如是,虽未成佛,无量阿僧祇劫集无量智慧福德故,胜于声闻、辟支佛,何况成佛!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

【论】问曰:先已说除佛智慧,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今何以复重说?

答曰:非重说也。上总相说,今别相说;先言一切声闻、辟支佛,不及菩萨智慧;今但明不及一日智慧,何况千万岁?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声闻所有智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智慧,佛智慧,是诸众智无有差别,不相违背无生性空。若法不相违背无生性空,是法无有别异;云何世尊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

【论】问曰:上佛已说菩萨摩诃萨修智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今舍利弗何以故问?

答曰:不问智慧势力,能度众生;今但问佛及弟子智慧,体性法中无有差别者。以诸贤圣智慧,皆是诸法实相慧,皆是四谛及三十七品慧,皆是出三界、入三脱门、成三乘果慧,以是故说,无有差别。

复次,如须陀洹以无漏智灭结得果,乃至佛亦如是。如须陀洹用二种解脱果,有为解脱、无为解脱,乃至佛亦如是。如佛入涅槃,须陀洹极迟不过七世,皆同事、同缘、同行、同果报,以是故言无相违背。所以者何?不生性空故。

问曰:破无明,集诸善法,故生智慧。是智慧,心相应,心共生,随心行,是中云何说智慧无生性空,无有别异?

答曰:智慧缘灭谛,是不生;因缘和合故无有自性,是名性空无所分别。智慧随缘得名,如眼缘色生眼识,或名眼识,或名色识;智慧虽因缘和合作法,以缘无生性空故,名为无生性空。

问曰:诸贤圣智慧,皆缘四谛生,何以但说灭谛?

答曰:四谛中灭谛为上。所以者何?是三谛皆属灭谛故。譬如人请天子,并食群臣,亦名供养天子。

复次,灭谛故说无生,三谛故说性空。

复次,有人言:“是诸慧性自然不生,性自空。所以者何?一切法皆因缘和合故无自性,无自性故不生。”

问曰:若尔者,智慧、愚痴,无有别异?

答曰:诸法如,入法性中,无有别异。如火各各不同,而灭相无异。譬如众川万流,各各异色异味;入于大海,同为一味一名。如是愚痴、智慧,入于般若波罗蜜中,皆同一味,无有差别。如五色近须弥山,自失其色,皆同金色。如是内外诸法,入般若波罗蜜中,皆为一味。何以故?般若波罗蜜相毕竟清净故。

复次,愚痴实相即是智慧;若分别著此智慧,即是愚痴。如是愚痴、智慧,有何别异?初入佛法,是痴,是慧;转后深入,痴、慧无异。以是故,是诸众智无有别异,不相违背,不生性空,故无咎。

【经】佛告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心念:;我行道慧益一切众生,当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度一切众生。诸声闻、辟支佛智慧,为有是事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论】释曰:有四种论:一者、必定论,二者、分别论,三者、反问论,四者、置论。

必定论者,如众生中世尊为第一,一切法中无我,世间不可乐,涅槃为安隐寂灭,业因缘不失,如是等名为必定论。

分别论者,如无畏太子问佛:“佛能说是语,令他人瞋不?”佛言:“是事当分别答。”太子言:“诸尼犍子辈了矣!佛或时怜愍心故,出众生于罪中,而众生瞋,然众生后当得利。”尔时,无畏之子,坐其膝上,佛问无畏:“汝子或时吞诸瓦石草木,汝听咽不?”答言:“不听!先教令吐。若不肯吐,左手捉耳,右手擿口;纵令血出,亦不置之!”佛言:“汝不愍之耶?”答曰:“愍之深故,为出瓦石,虽当时痛,后得安隐!”佛言:“我亦如是,若众生欲作重罪,善教不从,以苦言谏之;虽起瞋恚,后得安隐。”又如五比丘问佛:“受乐得道耶?”佛言:“不必定。有受苦得罪,受苦得乐;有受乐得罪,受乐得福。”如是等,名为分别论。

反问论者,还以所问答之。如佛告比丘:“于汝意云何?是色,常耶?无常耶?”比丘言:“无常。”“若无常,是苦不?”答言:“苦。”“若法是无常、苦,闻法圣弟子,著是法,言是法是我、是我所不?”答曰:“不也!世尊。”佛告比丘:“从今已后,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好、若丑;是色非我所,我非此色所;如是应以正实智慧知。受、想、行、识,亦如是。”如是等,名反问论。

置论者,如十四难: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如是等,是名为置论。

今佛以反问论答舍利弗,以舍利弗智于事未悟,佛反问事端,令其得解。菩萨度众生智慧,名为道慧。如后品中说:萨婆若慧,声闻、辟支佛事;一切种智慧,是诸佛事;道种慧,是菩萨事。

复次,八圣道分为实道,令众生种种因缘入道,是名道慧;令众生住于道中,是为利益声闻种、辟支佛种、佛种。又复一切智慧无所不得,是名一切种。若有为、若无为,用一切种智知,得佛道已,应度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或大乘,或声闻乘,或辟支佛乘。若不入三乘道,教修福德,受天上人中富乐。若不能修福,以今世利益之事,衣食、卧具等。若复不得,当以慈悲心利益,是名度一切众生。

问曰:若佛知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为众生,何以故问?

答曰:佛意如是,欲令舍利弗口自说,诸声闻、辟支佛不如菩萨。是故佛问,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声闻、辟支佛,虽有慈心,本不发心愿度一切众生,亦不回善根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菩萨一日修智慧,过声闻、辟支佛上。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诸声闻、辟支佛,颇有是念:;我等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一切众生,令得无余涅槃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以是因缘故,当知诸声闻、辟支佛智慧,欲比菩萨摩诃萨智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问曰:上已反问舍利弗,事已定,今何以复问?

答曰:以舍利弗欲以须陀洹同得解脱故,与诸佛、菩萨等,而佛不听。譬如有人,欲以毛孔之空与虚空等;以是故,佛重质其事。

复次,虽同一事,义门各异。先言智慧,为一切众生故;今言颇有是念:“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一切众生得无余涅槃。”无余涅槃义,如先说。

复次,一声闻、辟支佛尚不作是念,何况一切声闻、辟支佛?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诸声闻、辟支佛,颇有是念:;我行六波罗蜜,成就众生,庄严世界,具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论】释曰:先略说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广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所谓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六波罗蜜义如先说。教化众生,净佛世界,后当说。余十力等,如先说。

【经】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能作是念:;我当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譬如萤火虫,不作是念:;我力能照阎浮提,普令大明。诸阿罗汉、辟支佛,亦如是不作是念:;我等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

【论】释曰:所以十方恒河沙舍利弗、目连,不如一菩萨者,譬如萤火虫虽众多,各有所照,不及于日。萤火虫亦不作是念:;我光明能照阎浮提。诸声闻、辟支佛不作是念:;我智慧能照无量无边众生。如萤火虫夜能有所照,日出则不能。诸声闻、辟支佛亦如是,未有大菩萨时,能师子吼说法教化;有菩萨出,不能有所作。

【经】“舍利弗,譬如日出时,光明遍照阎浮提,无不蒙明者;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

【论】释曰:如日天子怜愍众生故,与七宝宫殿俱绕四天下,从初至终,常不懈息,为众生除诸冷湿,照诸闇冥,令各得所;菩萨亦如是,从初发心,常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为度众生无有懈息,除不善冷,干竭五欲泥,破愚痴无明,教导修善业,令各得所。又日明普照,无憎无爱,随其高下,深浅悉照;菩萨亦如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照诸罪福业及诸果报。菩萨以智慧光明,灭众生邪见戏论;譬如朝露,见日则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