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第二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李通玄时间:2019-06-04 18:12:14
第二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者。以方便波罗蜜为体主大悲门。前六波罗蜜是修出生死心。此第七已后四波罗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众生。是故表法中善财知识观世音菩萨。以为此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大悲回向中行故。此新经翻为观自在菩萨。不可依也。旧经名观世音菩萨者。是

  第二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者。以方便波罗蜜为体主大悲门。前六波罗蜜是修出生死心。此第七已后四波罗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众生。是故表法中善财知识观世音菩萨。以为此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大悲回向中行故。此新经翻为观自在菩萨。不可依也。旧经名观世音菩萨者。是为十方世界共为一佛国。无别西方别有阿弥陀。是如来权设引有为小蒙方便。随心专念摄余恶心。随心念处得见化佛。称自心量。诸德谬解。谓此娑婆世界无观世音。此改旧经本作观自在。云观自在者。但约名彰行中。但彰观照世间出世间无相理智自在非明慈悲之行也。观世音菩萨文殊普贤。此三法是古今三世一切佛之共行。十方共同。文殊主法身妙慧之理。普贤明智身知根成万行之门。观世音明大慈悲处生死。三人之法成一人之德。号毗卢遮那。一切众生总依此三法。号之为佛。少一不成。今此一位依旧不依新翻。又依梵云光世音菩萨。明以教光行光大慈悲之光等众生而利物。即一切处文殊。一切处普贤。亦得名一切处光世音。今言观世音者。取正念心成依心应现而立名也。不可以为观自在所表法也。观自在者。约名表法义中。是表第六般若波罗蜜位也。非是方便波罗蜜入生死同众生行。以四摄四无量不断烦恼之名。此由翻译者误也。观世音住居补怛洛迦。此云小白华树山。观世音菩萨居之。为诸菩萨说慈悲经。此山多有小白华树。其华甚香。经云。住山西阿者。西为金。为白虎。主杀位。明于杀位以主慈悲门正趣。菩萨东来以明智位。至文方释。经云。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已下至说颂。长科为二十段。

  一从初佛子已下至一切世间善根有十四行经。明菩萨自集已上三十二种无边善根分。

  二佛子已下至修习一切善根有十四行经。明菩萨如上所修三十二种无限福田善根回向为一切众生功德之藏分。

  三佛子已下至永不退转有六行经。明菩萨念如上善根不离无作无依菩提心所积集怜愍一切众生分。

  四佛子已下至亦复如是有十一行半经。明菩萨发愿愿如上所修无限善根所有果报。尽未来劫所修。如上善根。悉以回向一切众生。令十方世界众宝充满。惠施无限众生分。

  五佛子已下至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有五行经。明菩萨无五种心常行惠施成五种心分。如经自具无虚伪心为首。已上五段结前三十二种善根竟。

  六佛子已下至皆如是施有十八行半经。明菩萨以如是等何僧祇象马王妓女及自身等十种不可数物尽不可数劫而常施分。

  七佛子已下至无有一弹指顷生疲倦心有六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十种施。满足无限众生。尽无限劫无一念疲劳分。

  八佛子已下至入一切智智心有六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布施以十种无著解脱心为施者分。

  九佛子已下至得一切智有八行半经。明菩萨以如上十种无限施。起十种无限愿。愿一切众生得一切智分。

  十佛子已下至于诸有中最尊胜故有一百一十六行半经。明菩萨以如上两段无限布施业。普为一切无限种种众生起一百一十种。广大无限所为众生等所缘事业而行如上等施愿回向故。

  此已下总结已前三十二种无限善根。以次象马等十种施等及大愿回向。及为众生等境界竟。

  十一佛子已下至具足十力调伏众生有二十四行经。明菩萨为慈愍众生入苦同行以大愿接生分。

  十二佛子已下至不着无一切法有三行经。明菩萨虽以施愿回向入苦利益众生其心有十种不着分。

  十三佛子已下至增长成就三世佛种有三行经。明菩萨以如上一切善根愿一切众生得智种分。

  云何得入佛智种有四法。一得清净心。二智慧明了。三内心寂静。四外缘不动。如是修治。能增长三世诸佛智种故。

  十四佛子已下至与诸菩萨等同一见有十七行半经。明菩萨修行如上回向之时。神通智力陀罗尼门出过世所称叹分。

  十五佛子已下至神通境界平等清净有八行经。明菩萨如是修行菩萨行时。功德出过思量。何况得成无上菩提。此段明功德作法报生犹尚无限出过思量。何况无作自在菩提之理智。岂可不能成也。言功过也。

  十六佛子已下至不违菩萨行有十五行经。明菩萨见法三世体相平等分。

  十七佛子已下至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有十行经。明菩萨如是回向时。得法业刹三世平等。已得承事一切诸佛。入一切清净众会道场分。

  十八菩萨摩诃萨已下至等随愿一切众生如是回向有九行经。明总叹如上回向施愿所得之德业用成就分。

  十九尔时已下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分。

  二十其颂总有四十二行。文义自具。不烦更释。

  第二随文释义者。何故名为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为明第七方便波罗蜜主大悲门。以波罗蜜中所修智慧之力。入于生死海随一切众生根品。同行利生故。故名等随顺。如十住中第七住大悲位休舍优婆夷云我有同行眷属八万四千那由他常居此园者是。大意云。同一切众生八万四千及不可说烦恼悉同行故。是此义也。亦是此位第七回向与善财所见观音。是此位也。可知。如此一段回向总有二十段经文。余十九段。文义自具显现。不烦更释。如第十六段。得知法业平等三世互不相违。约作略释。经云。一切佛刹平等清净。一切众生平等清净。此约理智说。一切善根平等清净。乃至四行经总明。约理智说。如第十七段中。众生不违一切刹者。明依报相似。刹从心业起故。众生心差别。如世界成就品具明。思不违心者。以思从心生。即思是心。余心仿此知。业不违报者。报从业生报是业果。余仿此知。如业不违业道者。明来生受生与现世作业相似。余仿此。法性不违相。为无性为相。无相为相。无性中实相即如来身色及妙境。是众生不了无性妄计之相。即天人龙鬼畜等。是各随心。自心所生业相称余仿此。生不违性。明以生是无生无生为生故。刹平等不违众生平等。此约理无净秽。已下例然。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不违离欲际平等者。明众生报居之境与解脱涅槃际无二理性同时。无二性故。过去不违未来。总明三世性故。三世无体。可相违故。余例知。佛平等不违菩萨平等者。明以佛理智及菩萨体用不离无性。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业平等。得报平等。如是十平等法。明以回向发愿力庄严自报得此十平等果故。表法中如善财知识十住第七。以优婆夷休舍表慈悲位。十行第七位。表慈悲以满足。王自化其身作诸罪逆。自化其身捉来杀罚。以息众生恶逆。此十回向第七。即以观世音表慈悲位也。夫大教玄悠芳文义广。法门名句明白宛然。十十之数相从。万万千千次第。不可以将小池而添巨海。未足以致其深。炷微灯而益日光。焉能资其远照。此经义弘言修理具词丰。且略释其大意。密智幽潜。聊申少趣。不可加余经之法相滞此妙章。若得意修行者。理由定发。智以理明。悲藉愿兴。行成愿发。理弘智博。愿广悲宽。佛种因此而生。法界以斯缘济。都结如此余义后文。

  第八真如相回向者。以愿波罗蜜为体。明此位同第八地智增胜以愿引生智业成大悲故以愿防智为智体净故利化不弘。表法中如善财童子见东方正趣菩萨是其行也。从空中来至娑婆世界者。明法空智应现普周亦无来去。观世音指东方正趣。及至见时与观世音同会而见。表以愿会悲智令悲智圆满故。东方表智。西方表悲。日出照明春阳发生。青龙吉祥表智。日入昏迷秋霜凋零白虎杀害。明以智入悲处苦流济益众生故。第八愿波罗蜜。明防智体性净以愿会悲成普贤行升进。随其行位和会知之。二义如前。第一长科经意者。自初佛子已下至颂已来。长科为十段。

  一佛子已下至普能往诣一切佛土有三十五行经。明菩萨入此真如相回向位中以自所得善根。更加回向发愿所缘成位升进分。

  二佛子已下至显示安隐住处有十行经。明菩萨观众生恶道苦如身愿速出离分。

  三佛子已下至心不动摇无障碍故有十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回向有十为令众生得十种大利分。

  四佛子已下至普于世间现成正觉有四十六行半经。明菩萨见胜妙国土及一切妙境。以无量大愿愿一切众生皆尽普得生在其中并获众益分。

  五佛子已下至广大善根有五行经。明菩萨已上回向善根自增善根分。

  六佛子已下至圆满一切清净智慧有一百八十九行半经。明以如上回向。皆以无性无著真如为回向分。上一百八十九行半经。明约以真如为回向体。以真如遍世间一切法。回向还遍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何以然者。为以回向为方便兴起无作真如中大智大悲大陀罗尼门大神通道力令称真如无作大自在作用恒寂故。若不如是以大愿大悲大智慧无限回向。但依无作真如用净烦恼。即同二乘乐寂及三乘六通菩萨。但生一方净国。不入法界之真门。居门外之权乘。且止草庵之位。当知满十方之差别种智。皆由大愿力而发生圆法界之行门。藉回向而兴起。故立斯教网。用接有缘。明知轨度而践其踪。使学者省功而不错谬者也。

  七佛子已下至第八真如相回向有十二行半经。明以如上真如相回向自获义利分。

  八菩萨摩诃萨已下至善根随顺真如相回向有十三行半经。明如上回向已得同如来成道分。

  九尔时已下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说颂叹法分。

  十已下有五十八行颂。明以颂重颂前法分。

  第二随文释义者。于自余文义经文自足。如此一段。经云。一身充遍一切世间。得佛无量音声。于一毛孔中普能容纳一切国土。得佛无量神通。置诸众生于一毛孔。此约十住初心见道之后入实知见。然为凡夫有信士。略释少分。以开心目。非入禅定观智会融方亲见尔。论主颂曰。

  了知毛孔大小性十方国土无表里

  智境含容十方刹刹土体相本皆幻

  智身体净相无碍毛孔微尘亦复然

  国土因心虚妄生无妄智境恒相纳

  众生心净无表里乃了自身毛亦然

  心无分别自他情一切尘毛含佛刹

  是故如来说回向广兴愿行融自他

  愿他得乐与己同心净佛国恒相入

  以广大愿兴大智同体智悲充法界

  无功理智起身云随类现形声亦尔

  能以自他同体智众生身中现佛国

  以众生智转法轮众生心迷不知觉

  以众生智是佛智佛智本是众生智

  迷者佛智作众生悟者众生是佛智

  如是了达体同别堪与众生作依止

  约释第八真如相回向竟。

  第九无著无缚解脱回向者。以力波罗蜜为体。以善财所见天神为所表此位之行也。所居之城名堕罗钵底。神号大天。城名堕罗钵底者。此曰有门城。此是此界干神。以干为天门。以后次第见地神。以此二位明和会此十回向位之智极悲终。天神表法空妙智之极。地神表大慈悲王极。厚载万物育含生故。像如父母位也。天神无量种众宝。积聚如山。地神放光地震严。地为净刹。众多宝藏自然踊现。明天地神随业养育济物之德广大。至文方明。略举会通表法之意。令后学者易见其意。不迷教行。不迂修行。表法中明智净称天之性。即法财充满功德宝出现如山。若纯净大悲育载万物。如地无劳故。地体本唯净土。此唯智悲之净极故。即佛国庄严净也。此明神智应真德会天地济育物也。亦是天地之神灵。是菩萨约位所堪治真俗之行。此位天神表之。明升进理智幽微像天灵。而不测神功。万有以不作而为之。二义如前。第一从佛子至说颂已来。长科为七段。

  一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著无缚解脱回向已下至随顺忍可有八行经。明因中种善根生十种尊重分。

  二佛子已下至生无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已上可十五纸经。明修初十种善根。修十种尊重行无著无缚解脱回向得入普贤微细智境分。

  三佛子已下。至不分别。若法若智有七行经。明得无别分。

  四佛子已下。至第九无著无缚解脱回向。有十五行半经。明修此回向得三业无著无缚。同三世佛回向自在分。

  五菩萨摩诃萨已下。至成就菩萨自在神通。有九行经。明此修回向得善根不坏。所生值佛得自在神通分。

  六尔时金刚幢菩萨已下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分。

  七已下有一百二行颂。文义自具。两行一颂第二随文释义者。云何为无著无缚解脱回向为无性。理智无依。即一切无著一切无缚。是故经云。甚微细智。修菩萨行。住普贤道。若文若义皆如实智生。如影智生。如梦如幻如响如化如空。乃至无所依等智生也。经云。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举十种意。在无尽所谓者。欲论及所陈之法。谓于出生死心生尊重者。三乘中出分段生死。得变易生死。为有厌生死忻寂静故。得入变易生死。不同一乘以智生身遍周刹海任根应现非生死性。乃至同于世法非生死性。诸见道者应如是知。若论自报智合行同方能睹也。如是出生死性生尊重故。经云。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即摄善法戒。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十信有漏所求。十住已去无漏希求。总须心生尊重。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者。是悔往业也。已下随文义可知。如是令尊其因故。果便不退。如十层之阁下固而上存。已上一段以尊重因竟。自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彼善根皆生尊重随时忍可。至生无所依智生一切法智。有十五纸经。总明成就三世诸佛果德及普贤果行诸微细法。如是微细法门约立十种微细。略以示之。余皆仿此。

  一佛身微细。如佛报身中。于一佛身中及一众生身中。有不可说不可量佛身。一切佛身一切众生身。总尔。

  二佛智微细。于一智慧中遍虚空界众生随乐之法皆差别知。

  三佛受生微细。尽十方一切佛刹。皆末为尘。于一一尘中一时受胎。一时初生。一时趣道场。一时转法轮等。而亦不坏起随类身对现故。

  四摄世一切众生微细。于一切佛刹尘中具普贤行。一一众生前随类现形说法教化。各各差别重重无碍。

  五国土微细。于一一尘中皆有无量等虚空广大国土。一一国土互相参入。重重无碍如华藏海是。

  六菩萨众海微细。于如上佛刹尘中一一佛所。有如虚空量等广大道场。菩萨众海皆悉充满。如是一切刹尘之内。总皆如是。如是道场。如是众海。皆相参入。重重无碍。如光如影。

  七菩萨见佛微细。随其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见如来如对目前。说随自位法。见随自位身。

  八佛音声微细。如来音声。不从心出。不从身出。常有音声。恒遍十方。随闻之者皆使得闻。

  九时劫微细。以三世不可说劫一切诸佛不出。一念普在如今。如今现前诸佛还居未来过去。一时三世参入。劫劫重重无碍。

  十神通道力微细。以法性遍故智身亦尔。以无依住智对现色身。十方响应而无往来。亦无变化造作之心。以智随本愿法应如是。及一切尘中境界亦复如是。重重无尽。

  如是已上安立十种法门。释此位中回向之法。大况如是。明此无著无缚回向位中菩萨堪如是入故。余文可知。大意以无作法身无住智以十回向大愿。调和令得成就大慈悲利众生之行海。令使一切思分别便为智用。令使一切知见总为禅门本来不动。令使理性本寂定门起差别智身慧身变易。令使一毛孔中安立一切佛刹众生刹。悉皆无碍。令使有为无为为一法界自在故。如是回向。

  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者。以智波罗蜜为体。表法以善财童子所见安住地神。是女神。如此坤神分位在西南方。又处中宫而治四季。明处智行悲圆满故。其地神住摩竭国者。是如来成道之国。明此位升进至中道同如来智悲圆满位故。摩竭国是此阎浮之中心。是中宫位。若随当方有帝王所居处。即是。若随位升进。修行中智悲圆满行是。若望回向。表位会融中。前天神表智。此地神表悲。二位会融。以成一位。养含生之道。成德化之门。如百万地神放大光明遍三千大千世界者。以智行悲。百万行门慈光照烛遍也。大地震吼者。悲心感应也。种种宝物处处庄严者。明大悲行满现业果报。举本位因果报得所严也。广释至位方明。又表智悲成满可以说教利生。须当其智如神其心如地载育万物不以为劳。如地能生能养能载终始不移焉。二义如前。第一长科当位者。从初佛子已下至三十三卷中说颂已来。长科为二十六段。

  一佛子已下至令其善根增长成就有十一行经。明此位菩萨智悲圆满堪为法师施法利生分。

  二佛子已下至无恚梵行有二十一行经。明菩萨以法利生自余修梵行分。

  三佛子已下至亦令众生安住正法有二十五行经。明菩萨自在梵行分。

  四佛子已下至悉得成就一切智故有二十二行经。明如上法施所生善根回向愿得为一切众生演说三世佛法入无碍辩及音声无碍分。

  五佛子已下至得如我无异有十一行经。明菩萨令诸清净以如上法施及回向发愿善根又回向愿见等法界如来出兴于世调伏等世界无尽众生分。

  六佛子已下至不失坏诸清净行有十五行经。明菩萨回向善根如法界无量分。

  七佛子已下至于一切法永不忘失有十六行经。明以法界等无量善根回向愿令一切众生得见佛心清净分。

  八佛子已下至无差别性回向有六行经。明如法界性无起无迁回向分。

  九佛子已下至成就菩萨说法愿力有二十七行经。明菩萨愿如上法施回向善根又愿一切众生得入佛法师位分。

  十佛子已下至不以取着利益众生故回向有六行经。明以无取着以为回向分。

  十一佛子已下至无碍光明恒不断故回向有二十二行经。明不为世法不为二乘法但令一切众生入佛智故回向分。

  十二佛子已下至入佛广大门故回向有三十行经。明一切善根但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成大菩提分。

  十三佛子已下至自在神通无有休息有二十三行经。明以如上等善根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悲大喜大舍及永离二种着成满佛智慧分。二著者。著有。着无。是非自他彼此内外能所都为二。

  十四佛子已下至应以修习善根回向有六行经。明菩萨如是回向时于三有五欲境界不应贪着以无贪嗔痴善根故修习善根分。

  十五佛子已下至设大施会有四行经。明菩萨舍恶成善离众魔业设法施会分。

  十六佛子已下至觉悟一切众生长夜睡眠音有二十五行经。明菩萨自得无碍音声普遍愿令一切众生音声圆满分。

  十七佛子已下至正念智慧辩才有十行半经。明愿一切众生得离过恶得清净分。

  十八佛子已下至一切智身有十四行半经。明菩萨以如上善根回向愿得浮智身分。

  十九佛子已下至安住修菩萨行有十四行经。明菩萨法施善根如是回向愿随住一切刹无有休息见者获益分。

  已上十九段明法施回向善根饶益自他行门分。

  已下三十三卷中。明庄严佛刹回向分。此等法界无量回向中。通有此三十二三十三两卷经。

  二十佛子已下至广大智宝究竟圆满有三纸半经。明以如上法施功德宝回向庄严无量佛刹皆令清净分。

  二十一佛子已下至如是广说有十一行经。明菩萨愿以菩萨身遍诸佛刹及宝庄严位过前百千倍分。

  二十二佛子已下至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普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有二十八行经。明菩萨总为众生如是回向分。

  二十三复以此善根已下至咸令欢喜故回向有十九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回向但欲令说法及行安乐一切众生令圆满如法界分。

  二十四佛子已下至如来众会道场平等回向有二十二行经。明菩萨以如上法施及大愿庄严广愿化众生总令住法界平等故回向分。

  二十五佛子已下至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有十一行半经。明以如上回向一切善根时得如是身口心业及十种安住法界清净分。

  二十六菩萨摩诃萨已下至到于彼岸有二十四行经。明菩萨以如上法施等善根回向皆愿一切众生得见佛入佛知见同佛所得分。

  此已上是正释十个回向门竟。长科第十三段中佛神力故已下。复分为五段。一佛威动地分。二诸天兴供分。天兴供中有二义。一香华幡盖供。二诸天歌赞礼敬放光等供。三从如于此兜率天已下。至悉亦如是。是都结十方同然分。四十方同号金刚幢菩萨俱来证法分。五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分。

  第二随文解释者。云何为等法界无量回向。释曰。如法界无中边回向。心亦无中边。如法界无作者回向。心无作者。法界无去来远近回向。心无去来远近。法界如虚空回向。智如虚空。法界不思议回向智不思议。法界无所依回向智无所依。法界一切诸佛之所共住。回向智一切佛之所共住。法界非三世及一切生灭时分所摄。回向之智。非三世时分所摄。法界圆满三世事业。在于现前。回向之智圆满三世事业在于现前。法界有无自在。回向之智有无自在。为令自他皆如法界无碍自在如诸佛故。以是名为等法界无量回向。大意令一切发菩提心者一如法界。诸德用自在圆满广大无限。离大小性不属一二三百千万等有限量故等。无限量法。世间出世间大智大悲喜舍等法界众生界故。若不如是回向设求菩提。但得二乘住寂菩提菩萨乐生净土。皆住门外三车。露地白牛不当其分。此十回向诸三乘皆得出世心者。令达世间生死之性。自性法界令起大悲。与一切众生皆得令见众生性是法界智故。得平等悲门。入普光明圆智之宅故。不令久住草庵化城。即如维摩居士所说一期法门。是令三乘回向之小分法华露地白牛之乘。略陈一分之宝所。总兴法界门普光明大智佛果普贤行海。是普终毕也。如此当部经中十回向门。为回十住十行中大悲大智法身万行功德庄严自他滞障悲敬不真知见不广悲心不普心不广大不称无限法界。将此回向均治令等。称法界无碍无限自在住故。若不如是以无限回向发愿。普为无限法界众生。即自住真门偏生净土。不依法界无碍垢净平等无限同体大悲。不成佛果故。如是十回向均十信十住十行及十地十一地行门。总在其中。此义十地位中更不别配佛果。但取此位十个佛果上名。总同。同名为妙菩萨名号。十地位中菩萨上名。与此十回向位菩萨。总名金刚。但幢与藏别。明妙用之佛果及所行之法与此无殊。但蕴积功终大悲功满。名之为藏。非是异此回向位外别法也。是故善财十回向中善友即长者天神地神。所表十地知识九个夜天。总是女众。一个如来为大子时妻。以表纯修大悲之位。明十住十行智位。十回向以愿力均融。令智悲等进十地蕴修令大智大悲深广成备故。以十个女众表之。十一地悲智满成普贤行门。即明以悲兴智。即以佛母摩耶为十一地初善知识。能生一切诸佛为表。母是悲位。佛是智故。以悲生智故。云摩耶生佛故。得幻生法门。此明悲智德成普贤行满故。明其进修次第如是安立。若以修行一时同进。即如善财十住位中第二海门国海云比丘是。成就初发心住悲智门。以此义故。于中有阿修罗王等十王。是表入生死之行故。又海云是此回向位中能入生死大海故。又生死海即佛海故。故云有佛出现说普眼经。着十王等。表万行自在也。乃至十住第七住休舍优婆夷等亦是。但以成熟惯习增降处论之。又此五位法门。总不出一刹那际。始终成故。总无前后之义故。如第二十段。以法施善根回向庄严佛刹中。此是愿力庄严。有义隐者。释之可知者如文。如延袤言楼阁相连延长无限。宝窗牖者。大曰窗。小曰牖。宝多罗形如半月者。是西域树名。如此葼榈树。以宝为体。以半月宝用严其树。不可言树形如半月。无非如来善根所起者。以愿力如佛善根所起庄严而用庄严佛国故。阿僧祇宝海法水盈满者。言水说法。阿僧祇宝芬陀利华常出妙法芬陀利声者。此是百叶白莲华也。还能出百种音声。说百种法故。阿僧祇宝须弥山智慧山王秀出清净者。明以愿智慧业超胜报得。出过余法名秀出。能清众业名清净。须弥云妙高。山名为止。以艮为山为止。王者自在也。明以止其心心即净故。若心净即智慧妙用自在故。故报得其山亦如是故。因果相似故。阿僧祇八楞妙宝宝线贯穿严净无比者。明八正道之报得。宝线者教也。以名言竹帛而贯穿之。令法无散失故。以成果报也。菩萨宝者。如菩萨形约行报得。阿僧祇宝旋示现菩萨智眼者。约无碍智报得。为以一智中智无尽法门。以深幽无极名之为旋阿僧祇宫殿者。悲宫智殿报相庄严也。鉴者照彻也。宝山为垣墙者。以止为防护报得故。阿僧祇宝化事者。此宝能化作种种事法。此约以一智行万行报得也。宝藏现示一切正法者。是一切种种之智藏报得故。如来幢相迥然高出者。宝似佛形像而立庄严国土。明真如智幢不倾动报得也。阿僧祇宝贤大智贤像具足者。其宝似贤人形。形状有贤人之相。约自贤而报生也。宝园生诸菩萨三昧快乐者。明以三昧为园林之报得故。宝音者。以音声为宝。非有形质也。宝形者。以种种宝作种种形故。宝相者。以宝为相好故。宝威仪者。以宝作菩萨威仪庠序故。宝聚者。见者皆生智慧聚。明以智慧聚报得故。宝住者。以智境界现作菩萨十住之位。宝修习者。以宝为修习法门次第。见者知一切宝皆是业。此是识业报也。宝无碍知见者。以宝为无碍知见。见者得清净法眼。约净智无碍所生也。宝多罗树者。此树似葼榈坚如铁。叶长稠密。设多时大雨如屋常干。如此经所说。约以宝为体。非如西域人间木树也。其树无枝处为身。身直上者为干。干上傍生者为枝。枝上细者为条。王都及聚落者。总是约大愿行化作庄严佛刹。跋陀罗树者。此名贤。以树下有贤人居。又树出贤才。其上有帝释宝网庄严也。宝吹者。能出音宝如螺呗之形。其声清亮者。清亮也。宝鼓妙音克谐穷劫者。克者能也。谐者和也。言音韵和雅曲调无比。阿僧祇宝生者。以宝能生种种法宝。亦云众生能发心为宝也。宝身者。明以宝为种种之身也。宝口者。以宝为口形能演法音故。宝心者。以宝为心之形具足意业及大智愿宝。大意已下如上。以因果相似解之。其中可解之事如文自具。大纲以果知所因。如上庄严皆大愿兴行所成。如华藏世界。皆由普贤愿力起。明因愿起行故。宝身业语业意业者。以宝为三业。从自三业起行。立诠思惟去就以心宝为之。

  第二十三段中。明愿以菩萨身庄严佛刹充满其中。下文都结如上庄严复过百倍。以此善根以将回向。

  第二十四段中。佛子已下举十种回向所有如文具悉。如地振动段中动有三义。一说教威感动。二大众闻法悦乐动。三推佛神德致令动。诸天兴供有二义。一说佛教法门门招感供。二诸天闻法欢喜兴供。如供养色数如经可知。如一切佛刹现无量阿僧祇诸佛境界。如来化身出过诸天者。此是说法现德法境相称故。现非由天供也。一切世界兜率天宫悉亦如是。都结十方同此。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举过百万佛刹微尘数者。十住百。十行百千。此位百万。明升进知见知之增广之量如是。百万世界微尘数之外而来者。处迷不及云外。升进悟解入位云来。百万佛刹微尘数菩萨同名金刚幢来叹善哉。称叹金刚幢菩萨者。明智会道同名亦同故。亦明今时之智会与古今合故。亦是达如是等刹尘之境。总是金刚智无迷惑故。世界名金刚。光亦如是。尔时已下有六行经。明叹金刚幢菩萨说颂之德。如文可知。已下有九十四行颂。两行一颂如文自具。其中随位授记作佛渐渐经劫广者。明随位升进智慧大悲广故。非是有时日岁月劫量延促广也。皆是约修行之位。安立佛果之名。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