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第七卷 成实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诃梨跋摩 造时间:2019-06-04 14:19:00
第七卷 成实论苦谛聚行阴论中思品第八十四经中说思是行阴。问曰。何等为思。答曰。愿求为思。如经中说。下思下求下愿。问曰。以何故知求名为思。答曰。经中说作起故名为行。受阴作起是名求。如经说作起皆依于爱。又经中说。如一束麦置四衢道中。六人来打。有第七人复更来打。比丘于汝意云何。是为熟不。熟已世尊。佛言。痴

第七卷 成实论

苦谛聚行阴论中思品第八十四

经中说思是行阴。问曰。何等为思。答曰。愿求为思。如经中说。下思下求下愿。问曰。以何故知求名为思。答曰。经中说作起故名为行。受阴作起是名求。如经说作起皆依于爱。又经中说。如一束麦置四衢道中。六人来打。有第七人复更来打。比丘于汝意云何。是为熟不。熟已世尊。佛言。痴人亦尔。常为六触入之所打。如是打时复思后身。是为至熟。当知求即是思。又说。意思食应观如火聚。火何所喻。是人求后身。后身如火。常生诸苦故。又经中说。我即是动处亦是戏论。作起依爱。随有我处则有动念戏论。作起依爱。若作起法说名依爱。当知求即是思。又说。若小儿从生习慈。能起恶业思恶业不。不也世尊。是义名求欲造恶业。又说业者若思。思已是中思是意业。思已是身口业。思已名为求已。又和利经中说尼延子断冷水受暖水。死时求冷水。竟不得而死。生意着天。是则以思冷故生。故知求即是思。问曰。汝言求是思者。此是爱相非是思也。所以者何。有因有缘经中说。痴人所求即是爱也。又大因经中说。因爱故求等。又经中说。苦者多求。乐者不求。又说。若人欲行五欲。欲即是求。又说爱因缘取。先求后取。求即是爱。是故汝以求为思是事不然。又汝言愿是思者。是亦不然。所以者何。和利经中说不思造业业则不重。不思名不先知。世间亦以知为思。如言云何智者能为是事。谁有思者当作是事。此语义名智者。故知知即是思。答曰。愿名为集。欲分愿名思。如人愿言我未来世得如是身。问曰。若欲分愿是思者。则无无漏思。又思为爱因。如经中说若知见意思食即知见断三爱。故知思是爱因。答曰。汝言无无漏思。我亦不说有无漏思。所以者何。作起行相故名为思。无漏法无起作相。故思是作起非灭法也。又汝言思是爱因。是亦不然。所以者何。思为爱果。亦是爱分非爱因也。以果断故说因断。谓意思食断故三爱断。行等因缘众皆以是答。故知爱分是思。爱有二种。有因。有果。因名爱。果为求。求即是思。问曰。若因时名爱。果时名思。则思非爱分。所以者何。若法在因相异在果相异。故知思非爱分。如有因有缘经中说痴人所求即名为爱。爱者所作即名为业。是故思堕业相。故与爱异。若人贪此事故求是事。是故从贪生求。求即是思。是故贪为思因。答曰。我先说爱分是思爱分即是爱。但爱初起名贪。贪已名求。又汝言愿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愿是思分。先愿名业。后业回向。问曰。思与意为一为异。答曰。意即是思。如法句中说恶心所作所说皆受苦果。善心亦尔。故知意即是思。若意非即是思。何者为意业。意业名意行缘中。是故思即是意。虽总相说意行名思。而思多在善不善中说。是思有众多分。若人为他众生求善求恶。尔时名思。若求未得事尔时名求。若求后身尔时名愿。故知一思以种种名说。

触品第八十五

识在缘中是名为触。以三事和合名触。是非触相。所以者何。根不到缘。是故根缘不应和合。以此三事能取缘故名为和合。问曰。别有心数法名触。所以者何。十二因缘中说触因缘受。又说触为受想行等因。若法无者云何为因。故知有此心数法名为触。又六六经中说六触众。又经中说应观无明等触。若说成假法诸因。不应复别说假法。又经中有二种触。一三事和合触。二三事和合故触。故知触有二种。一有自体。二是假名。如日珠牛粪。三事异火。月珠异水。地等异牙。如是触异。眼等有何咎耶。又如诸比丘和合不异比丘。诸阴和合不异诸阴。二木和合不异二木。二手和合不异二手。众病和合不异众病。触亦如是。不异眼等复有何咎。答曰。我先说心能取缘尔时名触。是故心时为因。识生然后受等法生。六六经中亦说。尔时名触。是有道理。又我等不受此二种触。常言三事和合名触。设复有是二种触。经违法相故亦应弃舍。是触引经非因。又若是触异如水火者。作亦应异。而实不见别有异作。故知此触不异三事。又若触是心数则与余心数异。所以者何。触是诸心数缘而触。非触缘以生异。故非心数法。问曰。以触胜故触缘。心数非触缘。触如受缘爱非爱缘受答曰。触有何胜相而余心数无。应说其相。而实不可说。是故非因。受是初时爱是后时。故受缘爱非爱缘受。又若触是别心数法应说其相。而实不可说。当知不异。又佛于异法中亦说触名。如说若有苦恼来触人身。又说受乐触不放逸。受苦触不嗔。此于受中说触名字。又佛语箭毛鬼言。汝触粗涩不可近身。如世间说火触是乐。亦说触为食。亦言手触。此等皆于身识所知事中说触名字。又余处说盲不触色。亦于色等缘中说触名字。是触语不定故。非别有此心数法。若说触是心数则与触相相违。所以者何。佛说三事和合故名触。故知实无别心数法。若法来在身皆名为触。又随能与受等心数作因。尔时与名为触。

念品第八十六

心作发名念。此念是作发相。故念念能更生异心。又说。念相能成办事。如经中说若眼内入不坏色。外入在现前。是中若无能生异心念者。则眼识不生。问曰。诸识知皆以念力生不。答曰不也。所以者何。诸识知生不必定。或以作发力生。如强除欲等。或以根力故生。如明目者能察毫端。或以缘力故生。如远见灯不见其动。或善习故生。如工巧等。或以谛取相故生。如所著色。或法自应生。如劫尽时禅。或以时节故生。如短命众生恶心。或以生处故生。如牛羊等心。或随身力故生。如男女等心。或随年故生。如小儿等心。或以疲倦故生。或以业力故生。如受诸欲。或以定力故生。如系心一处知识增长。或以毕定故生。如次无碍道必生解脱。或以久厌故生。如厌辛苦则思甜味。或随所乐故生。如对色等。或乐观色不喜听声。青等亦尔。或以细软故生。如毛入目则生苦心。余处不然。或以苦灭故生。如除目患则食得味。或以灭障故生。如除欲等则知其过。或渐次故生。如因下生中因中生上。或随所偏故生。问曰。若一切知识皆次第相属。何故说无能生异心念耶。答曰。为外道故。外道等说神意合故知识生。为破此语示诸知识属次第缘。故如是言。若无能生异心念者。知识不生。所以者何。以次第缘故则知识有因。一一而生。又随所偏处一一识生。譬如伐树随倾而倒。又先说诸识不一时生。以是因缘故知诸识一一次第生。又诸识法应次第而生。不待神意和合。如外物根茎枝叶华实次第而生。内法亦如是。一一知识次第而生。是念二种。一正。二邪。正谓顺理。如说正问正难。是名可答有理难问。又问诸法实相无常性等。是名为正。又随所能成故名为正。故知随顺道念真实念等名为正念。又随人时念名为正念。如多欲人不净观为正念。心没时发相为正念。与此相违名为邪念。正念能生一切功德。邪念能起一切烦恼。

欲品第八十七

心有所须是名为欲。所以者何。经言欲欲。以须诸欲故名欲欲。又经中说。欲为法本。以欲求故得一切法。故名法本。又说。若诸比丘深欲我法。法则久住。若一心所须名为深欲。又如意足中言欲三昧精进三昧心三昧思惟三昧。随心所须名欲。是欲法以精进助修集定慧。从此四事所须皆得名如意分。又说。汝欲飞去。有一比丘常好读诵。是人修禅得阿罗汉。不复读诵。有天问言。汝常好诵。今何故不诵。比丘言。我本未离欲故须欲经书。今离三界不复须也。所有经书禅定智慧圣人皆说是可舍法。故知以须为欲因所须故贪于诸欲。是名贪欲。

喜品第八十八

若心好乐是名为喜。如说众生性类相从。喜恶随恶好善从善。是名为喜。问曰。性不名喜。所以者何。佛知众生种种诸性是性智力。知种种喜是欲智力。故知性喜各异。答曰。久修集心则名为性。随性生喜。是故知久集心名性智力。智随性生喜名欲智力。故说众生随性相从长集恶心则好喜恶。久集善心则喜乐善。若寒者喜热。是现在因缘不从性生。是为性喜差别。

信品第八十九

必定是信相。问曰。必定是慧相。必定名断疑。是名慧相。答曰。未自见法。随贤圣语心得清净。是名为信。问曰。若然者。自见法已不应有信。答曰。然阿罗汉名不信者。如法句中说不信者不知恩者。名为上人。又经中说。世尊。我于是事随佛语信若自见法心得清净。是名为信。先闻法后以身证。作如是念。此法真实谛不虚诳。心得清净。是名为信。在四信中。譬如病人先信师语服药差病。然后于师生清净心。是名为信。是信二种。一从痴生。一从智生。从痴生者。不思善恶。于富兰那等恶师所生净心。从智生者。如四信中。于佛等生净心。是信三种。善不善无记。问曰。是不善信即是烦恼。大地中不信法非是信也。答曰。非不信法信是净相。是不善信亦是净相。若不尔则不善受不应名受。而实不然。故有三种差别。若信在根数随顺解脱。在三十七品则定是善。

勤品第九十

心行动发是名为勤。常依余法若忆念若定。于中发动一心常行。是名为勤。勤有三种。善不善无记。若在四正勤中是名为善。余不名善行者。若信不善过患。善法利益。然后生勤为断不善。集善法故。故次信根说精进根。是勤入善法中名曰精进。能为一切利益之本。以此精进助忆等法。能得大果。如火得风多所焚烧。

忆品第九十一

知先所更是名为忆。如经中说久远所更能忆不忘。是名为忆。问曰。此忆在三世中。所以者何。经中说。忆一切皆宜。又此忆在四忆处。是四忆处亦三世缘。何故但说缘过去耶。答曰。此言皆宜。非为三世。若心掉没则忆随二处。是名遍行。汝言四忆处三世缘者。是中慧能现在缘。非是忆也。是故如来先说忆名。解则说慧。问曰。云何异识所更异识能忆。答曰。忆法如是于自相续生灭法中。即生异识还自能缘。又知识法尔。异识所更异识能知。如眼识识色意识能知。又他人所更他人能知。如诸圣人乃至宿命余身所更。忆力故知。问曰。若知先所更名为忆者。今识等法皆应名忆。所以者何。是法亦行先所更故。答曰。识等法亦说是忆。如佛语萨遮尼延子言汝忆本事当答。又说。若忆先戏乐则烦恼发。故识等法忆本事。故亦名为忆。是忆从取相生。随法取相是则忆生。异则不生定慧。定慧品中当说。

觉观品第九十二

若心散行数数起生。是名为觉。又散心中亦有粗细。粗名为觉。以不深摄故名粗心。如经中说。佛言。我行有觉观行。是故初禅未深摄故名有觉观。散心小微则名为观。是二法者遍在三界。以是心之粗细相故。又散乱心名为觉观。以此相故应一切处。又未现知事以比智知。思量应尔不尔。是名为觉。是故思量未现知事故。有正觉邪觉之名。离分别思量则名正见。是三种知邪觉是颠倒思惟。谓无常中常等正觉。是未得真智。以比相知是行者在达分善根中是说名忍。如是等余顺道比知名为正觉。是中若离忆相分别名现在知。于此觉中思惟筹量。以此因缘故如是此因缘故不如是。是名为观。问曰。有说。觉观在一心中。是事云何。答曰。不然。所以者何。汝等自说喻如打铃初声为觉余声为观。又如波喻。粗者为觉微者为观。是时方异故不应一心。又五识无分别故。无有觉观。

余心数品第九十三

若不行善。或邪行善名为放逸。无别一法名为放逸也。尔时心行名为放逸。与此相违名不放逸。若善心行名不放逸。亦无别法。又心随不善名为放逸。随顺善法名不放逸。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以思量为首。能无贪著名为不贪。以慈悲为首。不生忿怒是名不嗔。以正见为首。不谬不错是名不痴。无一别法名为不贪。有人言。无贪名不贪。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无贪名无法。无法云何与法为因。无嗔无痴亦如是。又与三不善根相违故但说三。憍慢等亦应。是不善根。以略故说三不善根。不善品中当说。无记根者。有人说四。谓无记爱见慢无明。有人说三。爱无明慧。是非佛所说。随无记心何因缘生。名此因缘为无记根。又身口业多从无记心起故。无记心名无记根。心行时能令身心安静。除灭粗重尔时名猗。种种心时名舍。若诸受中不了心行名舍。诸禅中离苦乐任放心行名舍。七觉中不没不动平等心行名舍。离忧喜得平等心名舍。四无量中离憎爱心名舍。如是随难种法相违故。则有无量心数差别。

不相应行品第九十四

心不相应行。谓得不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处命根生灭住异老死名众句众字众凡夫法等。得者。诸法成就为众生故有得。众生成就现在世五阴名为得。又过去世中善不善业未受果报众生成就是法。如经中说是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问曰。有人言。过去善不善身口业成就。如出家人成就过去戒律仪。是事云何。答曰。是皆成就。所以者何。经中说。若人为罪福。即是已所有二事常追其身。犹影随形。又经中说。殃福不朽谓能得果。若不成就罪福业者。不应得果。则失诸业。问曰。过去律仪不应成就。所以者何。汝言过去法灭未来未有。现在不能常有善心。云何成就戒律仪耶。答曰。是人现在律仪成就非过去也。如以现染故染。如是以现在戒故名为持戒。不以过去。但以先受不舍故名成就过去。问曰。有论师言。众生成就未来世中善不善心。是事云何。答曰。不成就。所以者何。未作业已得故。是故未来不成就。是名为得。无别有心不相应法名为得。与此相违名为不得。亦无别有不得法也。无想定者。无此定法。所以者何。凡夫不能灭心心数法。后当说。是心心数法微细难觉故名无想。无想处亦如是。灭尽定者。心灭无行故名灭尽。无有别法犹如泥洹。命根者。以业因缘故五阴相续名命。是命以业为根故说命根。生者。五阴在现在世名生。舍现在世名灭。相续故住。是住变故名为住异。非别有法名生住灭。又佛法深义。谓众缘和合有诸法生。是故无法能生异法。又说。眼色等是眼识因缘。是中不说有生。是故无生无咎。又说生法等一时生。若法一时生即灭。是中生等何所为耶。应思是事。又十二因缘中。佛自说生义。诸众生处处生受诸阴名为生。是故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死。亦说。诸阴衰坏名老。无别有老死法。名众者从字生名。如言某人随字成义名句。诸字名字。有人言。名句字众是心不相应行。此事不然。是法名声性法入所摄。问曰。凡夫法是心不相应行。是事云何。答曰。凡夫法不异凡夫。若别有凡夫法。亦应受别有瓶法等。又数量一异合离好丑等法。皆应别有。外瓶书中说瓶异瓶法异。因瓶法知是瓶色异色法异。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法名自体。若汝谓凡夫法异。则色自无体。应待色法故有。是事不然。是故汝不深思故说别有凡夫法。有诸论师习外典故造阿毗昙。说别有凡夫法等。亦有余论师说别有如法性真际因缘等诸无为法故。应深思此理。勿随文字。苦谛聚竟。

集谛聚业论中业相品第九十五

论者言。已说苦谛竟。集谛今当说。集谛者。诸业及烦恼。是业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身业者。身所作名身业。是业三种夺命等不善。起迎礼拜等善。断草等无记。问曰。若身所作名身业者。瓶等物亦应是身业。身所作故。答曰。瓶等是身业果。非是身业。因果异故。问曰。不应有身业。所以者何。身所动作名为身业。有为法念念灭故不应有动。答曰。是事念念灭品中已答。所谓法于余处生时损益他。是名身业。问曰。若尔者。身即身业以余处生故。非身所作名为身业。答曰。身是作业之具。身于余处生时集罪福名为业。是故身非业也。问曰。集罪福是无作。身作云何。答曰。身余处生时有所造作。名为身作。问曰。是身作或善或不善。而身不然。是故非身所作。答曰。随心力故。身余处生时能集业。是故集名善不善。非直是身。口业亦尔。非直音声语言以心力随音声语言所集善恶是名口业。意业亦如是。若决定心我杀是众生。尔时集罪福亦如是。问曰。如从身口别有业。意与意业为即为异答曰。二种。或意即意业。或从意生业。若决定意杀众生是不善意。亦是意业。是业能集罪胜身口业若未决定心是意则与业异。问曰。已知作相从作生异集业。何者为相。答曰。是即名无作。问曰。但身口有无作。意无无作。答曰。不然。所以者何。是中无有因缘。但身口业有无作。而意无无作。又经中说二种业。若思若思已。思即是意业。思已三种。从思集业及身口业。是意业最重。后当说。从重业所集名无作。常相续生故。知意业亦有无作。

无作品第九十六

问曰。何法名无作。答曰。因心生罪福。睡眠闷等。是时常生。是名无作。如经中说。若种树园林造井桥梁等。是人所为福昼夜常增长。问曰。有人言。作业现可见。若布施礼拜杀害等是应有。无作业不可见故无。应明此义。答曰。若无无作则无离杀等法。问曰。离名不作。不作则无法。如人不语时。无不语法生。如不见色时。亦无不见法。答曰。因离杀等得生天上。若无法云何为因。问曰。不以离故生天。以善心故。答曰。不然。经中说。精进人随寿得福多。故久受天乐。若但善心云何能有多福。是人不能常有善心故。又说。种树等福德昼夜常增长。又说。持戒坚固若无无作。云何当说福常增长及坚持戒。又非作即是杀生。作次第杀生法生。然后得杀罪。如教人杀。随杀时教者得杀罪。故知有无作。又意无戒律仪。所以者何。若人在不善无记心若无心。亦名持戒。故知尔时有无作不善律仪亦如是。问曰。已知有无作法非心。今为是色。为是心不相应行。答曰。是行阴所摄。所以者何。作起相名行。无作是作起相故。色是恼坏相非作起相。问曰。经中说六思众名行阴不说心不相应行。答曰。是事先以明。谓有心不相应罪福。问曰。若无作是色相有何咎。答曰。色声香味触五法非罪福性故。不以色性为无作。又佛说。色是恼坏相。是无作中恼坏相不可得故非色性。问曰。无作是身口业性。身口业即是色。答曰。是无作但名为身口业。实非身口所作。以因身口意业生故。说身口意业性。又或但从意生无作。是无作云何名色性。又无色中亦有无作。无色中云何当有色耶。问曰。何等作能生无作。答曰。从善不善作业。能生无作。非无记以力劣故。问曰。几时从作生无作。答曰。从第二心生。随善恶心强则能久住。若心弱则不久住。如受一日戒则住一日。如受尽形则尽形住。

故不故品第九十七

问曰。经中说故作业不故作业。云何名故不故耶。答曰。先知而作名为故作。与此相违名不故作。问曰。若不故作不名为业。答曰。有是业但心故作业则有报。又决定心作业名故。不决定心作名不故。如卒语名不故。不卒语是名故。如经中说汝有过失我当数。若卒语我则不数。乃至三问。若先无作心而作。如人行时。践蹈杀虫是名不故。是不故业以不集故不能生报。业有四种。有作不集。有集不作。有亦作亦集。有不作不集。作不集者。如作杀等业后则心悔。作施等业后亦心悔。又起作业心不复忆。是名作非集。集不作者。若他作杀等则心生喜。他作施等心亦生喜。亦作亦集者。若作杀等罪施等福亦心生喜。不作不集者。亦不作亦不生喜。于是中。亦作亦集是必受报。如经中说若业亦作亦集。是业必受果报。是故作集业。若现受报。若生受报。若后受报。问曰。若故作集业必受报者。则无解脱。答曰。业虽故作得真智故不复更集。譬如焦种不能复生。问曰。佛盐两经中说。有人造地狱报业。现世轻受。答曰。若重恶业能现轻受。何故不能令都尽耶。若人不能具修真智。则恶业得便。故现在世少受果报。问曰。阿罗汉虽具修真智。亦受恶报。答曰。深修善法则障不善。是故若人于百千世集戒等善业。则不善业不能得起。犹如诸佛一切智人。余人不能如是。故为不善业所得便。故阿罗汉虽具修真智。以宿业故亦受恶报。问曰。经中亦说佛受谤等不善业报。答曰。佛一切智人无恶业报。以断一切不善法根本故。但以无量神通方便现为佛事不可思议。如增一阿含中说有五事不可思议。业有二种。定报不定报。定报业者。若多若少必当受报。不定业者可令都尽。问曰。云何名定报业。何等是不定报业。答曰。经中说五逆罪是定报业。问曰。但五逆罪是定报业。更有余耶。答曰。余业中亦有定报分。但不可得示。或以事重故有定报。如于佛及佛弟子。若供养若轻毁。或以心重故有定报。如人以深厚缠杀害虫蚁。重于杀人。如是等余业亦有定报。问曰。若五逆罪可令薄者。何故不能使都尽耶。答曰。此罪法尔。不可都尽。如须陀洹虽至懈怠不到八生。又五逆罪以坚重故不可都尽。如王法中有重罪者。可得令轻不可全舍。

轻重罪品第九十八

问曰。经中说有轻重罪业。何谓轻重。答曰。若业能得阿鼻地狱报是名重罪。问曰。何等业能得此报。答曰。若业破僧必受此报。所以者何。别离三宝令僧宝离佛宝亦碍法宝。又生上邪见故能起是业。亦深嫉恚佛故起此业。亦久集恶性深贪利养故故起此业。又此人说非法是法时。障多众生行诸善法。故名重罪。问曰。但破僧罪得阿鼻地狱报。更有余耶。答曰。余业亦有。若言无罪无福供养父母及诸善人无有果报。是等邪见亦得此报。又使他人堕此邪见。令多众生造诸恶故。亦受此报。又能作如是邪见经书。如富兰那等诸邪见师害正见故。开多众生为恶因缘。又谤贤圣罪亦得此报。如说八万四千岁一胁受苦。又如法句中说。圣人以法寿。以此法教化。钝根依恶见违逆如是语。如刺竹结实则自害其形。是人堕地狱。首下足在上。以恶心恶口。诽谤贤圣者。是人堕十万尼罗浮地狱。三十六及五阿浮陀地狱。又杀生等若事重心重。是罪亦堕阿鼻地狱。与重相违。是名为轻。于炙大炙等诸浅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中受不善报。是名轻罪。

大小利业品第九十九

问曰。经中说有大小利业。何者为大利业。答曰。随以何业能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最大利报业。次业能得辟支佛道。次业得声闻道。次业得有顶报寿八万大劫。是生死中最大业报。次业得无所有处寿六万劫。如是次第乃至梵世寿命半劫。次欲界他化自在天受天数万六千岁。乃至四天王受天数五百岁。如是人中四天下各随业受报。如是畜生饿鬼地狱。亦有小利业。问曰。何等业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答曰。檀等六波罗蜜具足。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此善业次第转薄。得辟支佛菩提。转薄得声闻菩提。若行增上四无量心。得生有顶。行四无量次第转薄次生下地。行四无量心小转薄。及随定戒因缘故生色界。以布施持戒修善因缘故生欲界。是施等业随福田厚薄故有差别。若于诸佛福田中行。是则最胜。次于辟支佛等福田中行。次第转少。问曰。为智福田胜。断福田胜。答曰。若智能达法相。谓必竟空此则为胜。所以者何。如佛以智故于弟子中胜。不以断故。如杂藏中说。若扫僧房地如一阎浮提。不如扫佛塔犹如一掌处。有一切智慧皆为断故。若诸菩萨久处生死。皆为善断。善断者。谓自断结亦断众生。是诸结皆以智渐断。故知智慧福田于断为胜。问曰。若利根须陀洹钝根斯陀含。是二福田何者为胜。答曰。利根者胜。非钝根也。问曰。此语不然。如经中说。供养百须陀洹。不如供养一斯陀含。又说。稊稗害禾贪欲秽心。是故施无欲人应得福多。斯陀含能薄三毒。须陀洹未。何故言胜。答曰。是经名不了义。何以知之。即此经中说。施畜生得百倍利。而实施鵽鸟等所得果报。胜施外道五神通人。是故此经应辩其义。此经从多故说。除利智慧。人须陀洹以智力故。虽受诸欲亦名福田。非断欲凡夫乃至能得有顶定者。有多闻智在达分中尚胜。非有顶定不通达分。又弥勒菩萨虽未得佛。为阿罗汉之所礼敬。又但能空发菩提心者。以为罗汉所敬。如一沙弥担持衣钵逐阿罗汉行。是沙弥发无上心。阿罗汉即取衣钵自担随其后行。如喻中广说。故知智慧福田为胜。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成语名称以水投石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í成...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