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请观音经疏全文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智者大师时间:2019-05-31 17:00:08
此经从人法以标名。人是至慈之大士。法是至良之神咒。人有二义。一通二别。别是观音之胜名。通是菩萨之嘉号。别又二义。一能二所。请字。是标能感之群机。观世音三字。
一劝三业为机。二叹咒体用。三正说咒。四明行者得益。五舍离人平复。就劝机为二。一经家叙。二正三业致请。三称三宝。是通为众生作消伏之所。观音是别缘。是故请三宝。复有通别。所以三称。或可欲除三障故。或可表三周说咒故。或可表三释故。须三称也。三业如文(云云)。四行偈为二。初二行正请。后二行结请。初为二。前一行总请。后一行别请。初一句标自请。次三句自他请。苦厄者约十种行人。皆云苦厄(云云)。不独苦在身上。眼赤耳脓之厄也。大悲覆一切者。非止覆舍离城中之苦。亦是覆十法界人。故言一切也。普放光者。即是请大智光明为调伏柔善。灭除无明痴闇即消除。如华严又放光。或除悭除恚等。种种所治。今此智光。亦治十种行人之毒害也。无明既尽如覆大地。即顿除惑。次第除十人惑。即渐除惑也。次别请。即是别标三障杀害苦者。即是毒害恶业也。由毒害故。所以招苦报。是故言害历十种行人中明恶业毒害也。如魔喜来恼行者。或将空来破其有中修行。令堕二乘。害其菩提之善。或将散善布施来。破其空无相无漏善。令堕人天中。皆是害义。二障如文。必来是欲降施大乐者。请大慈大慈调伏柔善大乐故。前是大悲拔苦是消灭义。若世间苦报得除。亦名为乐。人天善成亦名为乐。如是等分有乐义。而不名大至得常乐。圆教之理方名为大乐。能请语长远。故知不止请于舍离城报苦一种也。次二偈语慈父者。十种行人。皆名众生世间。而有父子义者。同有佛性。如来藏理是正因性。昔经世世相随。或作诸功德低头举手。随从化道。即是缘因性。但未有了因。而今结缚得灭。为说消除毒害平复如本。岂非了因性。三种天性相关得为父子。故请云。世间慈悲父。免我三毒苦。当知请父甚广。岂止事中报障耶。病除为今世乐。未来当得道为涅槃乐。未来有余涅槃。为今世乐。无余为后世乐。十种人当分得道为今世。究竟涅槃为后世。余诸乐非大乐。究竟方是大乐也。第二称叹神咒为二。一叹咒体。二明用。从白佛必定去。是叹体。即是实相正观之体。非空非有。遮于二边之恶业。持于中道之正善。名实相咒体也。此体具于三德。不纵不横。文云。三世诸佛陀罗尼印。即是法身实相之德。必定即是师子吼决定说般若。吉祥即众苦永得尽。普令各解脱。以此三德叹陀罗尼体也。又必定名师子吼。消灭拔苦义。吉祥是善利之词。是调伏与乐义。故大品云。是大神咒大时咒无等等咒。咒只是愿。佛说法时愿众生如立是咒也。譬如螟蛉故。诸经皆是咒也。中道之咒遮于二边。伏空伏有。破于二边灭空灭有。即是消灭伏之。亦有余伏平伏等意(云云)。咒亦是愿。亦是禁咒。咒誓亦是咒术。术法尽与十行人。毒害相应密能消伏。诸佛秘要不可思议也。三世佛印。即是实相印。印定诸经。故名咒体也。闻此咒者即是明用。如不识药。未知其良。若不明用。何知力强。苦尽是消灭。得乐是调伏。远八难是消灭。得念佛定是调伏。调伏柔善感见诸佛。乃至有见无见。四见横计不顺于理。皆名恶业。二乘空中所见。三藏四门。通教四门。皆未顺理亦是恶业。今此中道神咒悉能消伏。当知此咒神用广远。第四持者得福。如文。第五平复如本。约十行人明如本。此报身无明之病。今病除如本。本修世善之心。无恶业之害。五尘之病。今还复人天善本。修四谛求涅槃。以无见爱今得前心。故言平复。乃至圆教亦尔。本是法性净照。起五住妄惑之病。即病除与法性等。故言如本。第二从尔时世尊怜悯去。是破恶业咒。就此为三。一如来重请。二观音奉命说。三佛述成。今言佛请者。非是自请。是为他护法耳。请字有二音。若作净语可施于下。如天子请百官。又经题呼为净。可施凡下。若作请语重两语。随意消息。今意重说消伏毒害咒者。从通为言。又破恶业咒者。从别受称。如前(云云)。第二正说咒为二。一正说咒。二明力用。一说咒言承佛力者。承于如如大觉之力也。更称三宝义同前。一切怖畏者。即复为二。一总明咒力用。二别释。今言一切怖畏者。一历十种行人。各各有怖畏也。二作恶鬼虎狼者。例如金光明初地至十地。皆有虎狼师子之难。此中十人乃无事中虎狼。约烦恼法。为虎狼也。别释者。从破梵行人去也。十恶业者。十恶是性戒。受与不受俱是罪不同。其余遮制等戒。如比丘草木戒。受者犯得罪。不受犯不得罪。今取性重者。咒力能令清净轻者。例灭设者。有二义。一假设设。二者但设设。性净之理本无恶业。今起恶业。皆是虚假。实来破虚皆使清净。故言设。此明除虚妄之假也。但设者。但有一法。是业种类所摄者。无问重轻。此咒皆能破之令清净。大品设有一法过涅槃者。亦如幻化。此条然言无。如十九界等。毕竟不可得。今言假设。不妨有浮虚之乐。与大品设语。乃同复为异(云云)。现前见佛者。见佛三昧为种。地狱人念佛时。感见形质不同。乃至人中所见。二乘通别等菩萨。所见各异。凡约十行人明见佛不同。三昧观法亦异(云云)。从佛告阿难去。是第三佛述成就此为四。


请观音经疏全文

一述功能。二劝行法方轨。三引证。四结成功能。就明功能中。能除二种患难。身无患心无病。从凡夫地乃至等觉。犹一生在皆有身心。于分段中具三涂身心。人至第四禅为身病。四空有心病。故知苦乐随身至四禅。忧喜随心至有顶。若声闻五方便人。具足身心之患。须陀洹虽见谛思惟尚在。乃至罗汉有余时身病尚在。习气不忘亦是心病。缘觉亦尔。六度通教亦尔。若断分段生变易者。此就无作四谛中。五分法身深浅优劣。无明住地心惑重轻。乃至余一生在。三贤十圣住果报。岂非是身。乃至欲得佛无上报。皆是身患无明未尽。佛性不了皆是心病。故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方无身病。因灭受想行识。获得常受想行识。方无心病。还将此身心两患。约十种行人(云云)。火从四面来。此是外火。节节疼痛是内火。事解如文。理解外来者。是见惑横计而生。故言外来。四面即是有无四见等。此见焚烧见谛解。故言烧身。龙是神灵之物。即表法王。自在设教如龙雨。雨除见惑如火灭。即是信行人。节节疼痛是思惟惑。附理生如须陀洹人。已得无漏理解。而犹有思惑。故言内火。节节即是思惟所断九品。欲界九品。四禅四空等处处九品。岂非节节也。前一作信行。龙王降雨。今龙即是无漏心王。发得禅定法水。灭思惑火也。明此约十种行人分段。见思可解变易既有。菩萨胜妙五欲。此中自有无作界外见思。例作火义至一生在(云云)。谷贵饥馑者。事解五谷不收为饥。菜蔬不生为馑。譬解者。远圣不闻道为饥。近则为饱。无正慧为饥。无助道为馑。如法华饥饿羸瘦。此则事中。乃至人天善。皆例饥饱义。若二乘非饥者。法华不应云从饥国来。此则小乘为饥。大乘为饱。约十人传作(云云)。王难者。分段用四魔为难。变易用十魔为难。乃至一生在。亦有魔故。言三魔已尽。唯有一分死魔在。恶兽是恶业。盗贼是六根六尘。迷路是邪僻。牢狱是果报。果报二种。一者约诸道明报狱。如人得天往(云云)。二者当分受身为狱。亦约十行人。杻械是定慧障。枷是权实障。锁是得业绳等也。海是生死。或云法性。妄想动法性故。波浪为难。夜叉罗刹是见思。毒药是理境。如四见取理不得而成毒故。法性亦名毒药。亦名甘露。刀剑是无常。三界皆为无常所迁(云云)。第二从此陀罗尼灌顶去。是劝如法行。经三。一正劝。二示法用。三得益。灌顶者。事解云。轮王欲授位太子。取四海水淋太子顶。而委以天下。故云灌顶。若案十地云。佛授十地菩萨记。以法性海水。淋十地法王子顶。名为佛受职。故称灌顶也。今明此义。凡有十种人。智有顶可见。佛但法性。无见顶者。余人少分智慧理。极不能思度。名之为顶。若得陀罗尼咒被灌之。即能得进解行转深。名为灌顶。如是约十种人。皆有顶义。皆有被灌之义。唯妙觉身最高极不可复灌。能以陀罗水。普灌十种人顶。此十地之顶也。斋者齐也。齐身口业也。齐者只是中道也。后不得食者。表中道法界外更无别法也。中前得啖而非正中。此得明表前方便。但似道之中。得有证义。故得啖也。亦是表中道法界外有法也。不啖肉者。是无缘大慈也。故不啖众生。缘法缘皆有分齐。此无缘无分齐故不得啖也。灰者五停心观也。五辛苦辣。是五阴苦谛也。荤气是五阴中有集谛也。污秽五阴苦集也。十方佛是十法界皆有佛性。七佛是七觉分。第三从佛告阿难有一女人去。是引证。非是独证。此段亦通证于前。如文(云云)。第四从此咒功德三障永尽。是结成功能如文。第三从若有众生囹圄去。是第三番咒除报障。此即为四。一明说咒之由。二正说咒。三称叹功用。四结成。第一所由及第二正说如文。第三叹功用。文为三。一明六道六字章句用。二明修因六字章句用。三明六根六字章句用。他释六字者。或言称三宝名。是六字章句。此配六字乃足。而不见文中有标章结句之言。或三宝为三字。观世音为三字。此于诵持为便。上文不标章结句。若以此六字者。处处皆有此义则通。今皆不用。今明六字章句者。案经文有标章结句起尽之文。约义为便。明六字章句。今案经对六道六妙六根等。以明六字章句。如大经对二十五。有明二十五三昧。今对六道明六字章句。成消伏六道之害毒。于义为便。所以明此三种章句。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