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中国最牛寺庙创始人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2 17:58:48
或许你曾见过学诚大师文:罗金沐“学诚大和尚是莆仙大地走出的当代高僧大德,他创造了中国佛教协会历史上诸多“之最”,也为佛教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人才培养作出重要

中国最牛寺庙创始人

或许你曾见过学诚大师

中国最牛寺庙创始人

文:罗金沐

“学诚大和尚是莆仙大地走出的当代高僧大德,他创造了中国佛教协会历史上诸多“之最”,也为佛教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一个仅仅是因为受祖母与母亲影响对佛教有亲切感的少年,如何成长为佛教界的一代宗师

「 1 」

山因佛而兴盛,佛因山而扬名。

《峨眉山图志》这样写道:“凡伟大民族之历史,每与其山岳之有密切联系。奥林帕斯山之于希腊,昆钦景加山之于印度,关乎中国,何独不然,有五岳名山,亦有佛教圣地。”北京西郊凤凰岭山脚下,有一座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的寺庙,名曰龙泉寺。我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如同二十年前,我在家乡时,也密集去莆阳文脉南山广化寺一样。

第一次去龙泉寺,就有想写点东西的冲动。当然不仅因为这里是千年古刹,寺门斑驳,石桥沧桑,古柏森森,也不仅仅因为这里是网络上最“火”的中国寺庙,有故事,有写头。在北京,承载厚重佛教历史,可以煌煌书写的,有中国佛教协会驻地广济寺,有中国佛学院所在地法源寺,还有雍和宫、潭柘寺、云居寺、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即便是与龙泉寺咫尺之遥的大觉寺,也因皇家寺庙而名声在外。比起它们,龙泉寺显然藏在深山人未识。

确切说,我去龙泉寺,是因为这里的方丈——学诚大和尚。

学诚大和尚是莆仙大地走出的当代高僧大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中国佛教最早的研究生、全国最年轻的名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历史上最年轻会长……他创造了中国佛教协会历史上诸多“之最”,也为佛教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6月,49岁的学诚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周后,我前往龙泉寺祝贺。当上会长,身份特殊,职务更高,事务更忙,还会和往常一样向我传道授业解惑?或是婉拒门外?然他一如从前,谦逊低调,随和自在。谈笑间,窗外黛峰绿树,龙泉流声潺潺。世界局势、一带一路;社会万象、热点话题,信手拈来,参悟透彻。

49岁,可已经是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人们敬仰他,而且还会继续期待并敬重下去。是因为他是会长?是因为他的弘法成就?气象高大?还是因为他的才气?饱学之士?是,但不全是。他就像一幅禅画:幽深、幽静、幽秀、幽淡、幽远。

学诚大和尚实在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博大深邃,内外澄澈,令我无从落笔但又放不下笔。

一个仅仅是因为受祖母与母亲影响对佛教有亲切感的少年,如何成长为佛教界的一代宗师?

“享誉海内外的大和尚”中的“大”,不仅指他的佛学造诣有着大气魄、大风范,而且蕴含他的内心充盈着大胸怀、大情感,更昭示在中国梦指引下,中国佛教界未来的大发展、大格局。

学诚,是他的号,智慧通达,弥漫在他的言语间,荡漾在他的佛心中,铺陈在他的世界里。

「 2 」

凡与佛产生因缘,离不开地域影响、时代环境和个人参悟三种因素。

时间“倒带”回1966年。这一年,学诚出生在仙游赖店罗峰村,俗名傅瑞林。少年时代,他安静懂事,刻苦勤奋,做饭洗衣、挑水喂猪、上山砍柴,主动替父母分担家务。由于祖母学佛多年后出家,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两代人潜移默化影响下,他从10岁起茹素。12岁那年,开始诵读佛经。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便种下了慧根。

佛家语说,初心便是正觉。追溯学诚法师的佛缘之初,除了家庭的影响,还有就是家乡丰厚的佛教文化积淀。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这块充满生机的宝地,特别是莆田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寺院林立,文化内涵丰富,佛教教育成绩斐然

莆仙大地,人文之盛;辉煌古今,罕有其匹。这份厚实的文化家底,是学诚法师走向佛林高处的强大精神后盾,也是当今莆田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最大动力源泉。历史上,莆仙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象,形成了求真、向善、重教、崇德的文化特色。在这种地方文化的结构主体中,既有古闽文化的遗存,也有汉唐中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饮食等多方面,也涵养了诸多佛教高僧从这里走出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仅以中晚唐时期为例,先后有万岁塔、玉涧寺、华严寺、敬善寺等重要寺院,还有庆玄、神蛟大律师,谭空、慧忠、玄悟、慧全、省文、灵敞等一大批高僧大德。

“福建是我出生的地方,尤其是莆田的南山广化寺。福建的土地,养育了我,成长了我。虽然1984年以后我到中国佛学院去上学,但是每年放假都回到福建来。尤其是广化寺,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一句话,叫做‘未出兴化,先有广化’。从南湖书堂到金仙院,从灵岩寺到广化寺,从志彦律师到无际和尚,从无了禅师到妙应禅师,等等。这些先贤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往事越千年。广化寺不仅是莆阳儒家文化的根基魂魄,也是莆阳释家文化的文脉,还是中国寺院丛林的典范。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与巧合,学诚不仅在广化寺出家,还在这里当了近三十年的住持。

“三十多年前,当时我还是十几岁的少年,记得从家乡莆田一所寺院得到一本玄奘大师传记书,如获至宝,一气读完……”。当上佛教协会会长后,学诚回忆往事。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弘法经历树立了出家人的榜样,他“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东回半步生”,身先士卒精进求法精神,“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一生,时时鞭策着小瑞林。

因为景仰玄奘大师,被他舍身求法的英勇深深感动,1982年农历二月初八,在16岁那年,小瑞林在广化寺出家。一年后,在剃度恩师定海长老主持下,经庄严仪式落发为僧,法号学诚,并依止近代二位高僧——印光大师、弘一大师的弟子圆拙长老修学佛法。1997年,圆老圆寂,学诚法师整整亲近他15年。

在学诚法师看来,印光大师的特点是老实,他最有名的四个字“老实念佛”,一生念佛。弘一大师最重要的特质——认真,他无论做人,无论做事、出家、著作、弘法,都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而师傅圆拙长老,继承了两位大师的特质——老实认真,持戒非常精严,也以此教导他。

圆拙长老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及谘议委员会主席,他一生都在印经、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戒律方面的人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广化寺有几位素质比较高的法师专门在研究戒律,比如济群法师、太姥山的界诠法师,他们过去都是在广化寺跟随圆拙长老学习戒律。

学诚法师无疑是幸运的。在出家、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中,圆拙长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9年,旅居印尼的侨僧,圆禅法师、定海法师,也就是学诚法师的师父、师公们,他们拿了150万人民币,修缮了莆田广化寺。1984年,广化寺开光。彼时在省内,甚至外省很多庙都没有开始修缮。而在这之前一年,广化寺开办了福建佛学院,于全国来讲,它也是省级佛学院最早的一个佛学院。经过苦修,学诚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佛学院的第一届学生。1984年,18岁的他又考入北京的中国佛学院本科班。

学诚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引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关注。朴老认定他是心向善、肯用功、能执事的好苗子,对他爱护有加。1988年,学诚考上研究生,并在四川成都文殊院宽霖法师座下求受三坛大戒。同年,广化寺方丈毅然法师退居,在赵朴初关怀下,经毅然法师举荐和全体执事一致通过,尚在中国佛学院就读研究生的学诚法师,被推上广化寺住持的位置。同年农历二月初八升座典礼举行后,23岁的学诚成为全国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名寺方丈。

学诚法师绍继着弘一大师、圆拙老法师法脉传承,在广化寺领众修学,将寺院职能真正落实到教化众生、和谐社会上去。广化寺由此被赵朴初会长誉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

1991年,学诚法师获中国佛学院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并于同年12月兼任福建佛学院副院长,时年25岁。两年后,27岁的他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学诚法师的向佛之心与高风懿行,得到赵朴老题诗赞赏:“律己其志刚,接物其气柔;学修不出门,声教及遐陬;如何办道场,傥于此间求。”

环境的熏陶、佛学的浸染、大师的滋养,都可以归结于佛陀的力量,也直接关涉到学诚日后修行与弘法的前景、格局、气象和境界的大小与高下。他在这样良好的环境氛围里茁壮成长。

一只大雁从森林中飞出,人们说,看,这是一只神鸟;又一只大雁从森林中飞出,人们说,看,这又是一只神鸟。当数不清的大雁不断地从森林中飞出。人们说,原来是这片森林很神奇!

莆仙大地就是这样一片神奇的森林!骏杰荟萃里滋养着益丰子民的氤氲文气,钟灵毓秀中铺展着穿越时空的精神画卷。学诚法师的生命基因里,深深浸染了这块肥沃土地的丰润营养。正是从家乡的溪流田园、阡陌山峦和丰厚佛教信仰中,他获取了大修行与大气象的力量和决心。

人在他乡,心在家乡。当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后,在繁忙工作之余,学诚总会回到家乡。对此,他的思考更远更高:国家提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家乡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国主要面向亚太地区开放的窗口之一,家乡与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渊源深厚,特别是佛教的友好往来历史久远,未来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佛教文化交流互鉴、人文关系密切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促进作用。

爱乡之情,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 3 」

在分析探讨学诚法师三十年修行之路前,对佛教汉化与时代环境关系做简要梳理显得及时与必要。

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在盘古开天辟地中张开梦想的翅膀繁衍生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苦难辉煌写在苍茫大地上。站在时光海岸溯寻那一道道历史沟渠:儒家“入世”,是追寻人与社会和谐的梦想;道家“出世”,是探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梦想;佛家“遁世”,是构筑人与内心和谐的梦想。从公元65年汉明帝刘庄夜寐南宫后,佛陀便与中国伟大的文明有了直接对话,中国人的精神天空从此增加了明亮的星辰。

在儒、释、道三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之中,佛教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慈悲济世的宗教情怀为中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提供了信仰支撑和心灵关怀,使中国文化的特征更加突显,更加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

梁启超先生说过,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演变历程。中华文明虽然历尽苦难,伤痕累累,却始终气象万千,气吞山河,拥有巨大的空间度量。即使是到了17-18世纪的大清帝国,其实还有机会吸收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深厚文明底蕴和丰厚文化积淀的中华文化,在努力展示自己文明中所具有的不朽智慧的同时,欣赏和尊重其他文化,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中华大地对佛教的关注,固然是时代大环境使然,更重要在于人的内在动因的潜心探求。佛教丰富了历史层面和记忆,填补了中华文化的另一空白,为人心的归宿提供新的可能。它从个体心灵出发,传达出对人类生存状态和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关怀。而佛教汉化后,在中华大地长成参天大树。当历史之光投射身上,它照亮的不仅仅是过去,还包括当下与未来。

学诚法师从历代高僧大德身上汲取着丰厚营养。中华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富饶广袤,千百年来,曾涌观出无数高僧大德,他们为了佛教命脉殚精竭虑、为法忘躯。渡流沙、凌沧海西天取经的高僧法显大师;“三寸不烂之舌”译经精准的鸠摩罗什大师;创立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的玄奘大师;禅宗祖师惠能大师;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大师;六次东渡日本创立律宗的鉴真大师;近代四大高僧弘一大师、印光大师、太虚大师、虚云老和尚等等,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气贯长虹的伟业和让后人景仰的慈悲济世精神。

学诚法师深切体察到:佛教发展与国家命脉息息相关。国泰方能民安,国家兴则佛教兴。历史上,统治阶级与佛教产生了几次发展高潮和重要飞跃。甚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一种“众神狂欢”状态,佛教承担着重温历史神话的任务,承载着封建帝王试图建构一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对主体意识的“召唤”,以便确立平民百姓对江山永固的合法性确认。至此,佛教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政治意识形态层面,而进入了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精神范畴,所有的民众信仰和情节铺设,不仅仅是指向统治阶级所代表的历史进步性,也不仅仅指向统治阶级背后的民心向背,而是指向在对生命终极探寻环境下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命韧性。也正因为此,佛教实现了向中华民族内核的深度掘进,进入了民族精神和普世价值的精神弘扬。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吐纳包容博大的文化品格,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温情与敬意的同时,大胆吸引作为世界最先进文化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初步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用文化的力量擎起了中国革命的大旗。

新中国诞生后的第四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在随后的弘法护法历程中,它始终站在引领中国佛教发展的潮头,成为荷担如来家业的中坚力量,并在风云变幻中走过六十多年,在佛教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教制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再度以博大包容的胸襟,大胆吸引作为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市场经济,并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完善结合,写下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

习主席深刻指出,今天,我们从未如此接近梦想中心。中国梦,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学诚法师敏锐意识到,中国佛教与“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存在深度契合。在他看来,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就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这个梦想的背后,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

精神是社会的灵魂,同时也是文化的灵魂。学诚法师在不同场合呼吁,今天的全人类正日益联结成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期,中国佛教应当顺应时代步伐而蓬勃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的出家人,他从历代高僧祖师承继佛陀的悲深宏愿,无论是对经典的现代诠释、还是弘法方式方法、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等,都作出契理契机的探讨和回应。

当年鸠摩罗什自西向东弘法,玄奘自东向西求法;今天,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在学诚法师看来,这是时空转化的因缘际会。他指出,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佛教将发挥重要作用。佛教具有不执成见、兼容并包、广纳一切智慧的开放心胸,具有慈悲平等、和平和谐的精神特质,在国家“一路一带”推进经济建设过程中,可提供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佛教文化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文明融合层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实施中,也将发挥本有的文化推动作用和文化纽带作用。

学诚法师进一步提出,历史上,丝绸之路贯通了远东、中亚、南亚、中东、欧洲和非洲,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而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也发源于此并流传至世界各地。

今天,“一路”覆盖的东南亚、南亚各国多以佛教为当地民众的主要信仰,与我国佛教界有着悠久良好的友好关系。“一带”覆盖的中亚各国,在地理上是欧亚交通的十字路口,是中、印、欧、阿拉伯等文化板块的接合部,自古便是多元宗教文化交汇并存的区域,至今与周边地区的民族宗教关系仍然十分活跃与复杂。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佛教将通过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开展扶贫救灾、慈善公益、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活动,造福当地社会,传播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华文化,使其成为落实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力支点。

佛教特别强调要知恩报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到:“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在封建君主时代,国王就是国家的象征。佛陀当时教导人们要报国王恩,实际就是指报答国家的恩德。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学诚法师在修行中不断体悟到,佛陀的谆谆教导化解人们内心的贪欲、瞋恚和愚痴,劝阻人们杀生、偷盗、邪淫的行为,消弭人们因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而引起的种种不和谐,并因此减少了战争和恐怖主义等极端冲突的发生。佛陀的诸多教导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广泛的宗教伦理支撑,也非常契合“中国梦”强调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

「 4 」

就我个人而言,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了解并熟悉他所从事的职业,抵达他内心的彼岸。一个人最真实的性情,不仅仅在他的日常起居,也在他从事的行当里。他的悲欣交集、言行举止,乃至于深邃思想,无不凝结于此。对于像学诚法师这样人品、学品,以及修行高度一致的大德,就更是如此了。

于是我进而向自己发问,为什么在佛光普照中华大地,高僧林立的今天,唯是学诚,能够担当起中国佛教领袖的重任呢?为什么是他创造了中国佛教协会历史上的众多“之最”?我曾就此问题向法师求教。他笑而回答:续佛慧命、弘法利生、造福社会是出家人的责任。出现的“之最”只是外界加来的符号。为众生的无我发心,不是口号的空洞虚无,而是持续付出的实际行动。

行胜于言。这是学诚法师的格局。当然,除了以上谈到的,地域影响、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环境、理性选择,我还想从学诚大师的无我、大我、忘我、真我的生命坐标切入,来探求成就他今日高度之所在。

无我之魅。学诚的无我观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崇高感与中国佛教的文化体系上构筑的,民族大义与佛教情结戚戚相关。以文化人,观乎天下。作为佛教界高僧,他以开阔的心胸,积极倡导三系圆融、八宗并弘,着力建设当代汉传佛教修学体系,提出“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佛教文化建设理念。全国重点高校、社会机关、高端论坛、文化沙龙……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学术讲座、文化交流、开示起悟,他身体力行,推动佛教文化深入社会、启发人心。

佛教的慈悲建立在“无我”的世界观之上。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学诚法师的内心充沛着慈悲心的力量,无论是在龙泉寺、法门寺,还是广化寺,他执掌的寺庙从来都是门庭若市,这既是他的魅力,也是他的气场所在。进而言之,对佛教本体的一颗诚心,对有情众生的一颗慈悲心,对大千世界的一颗平和心,成就和圆满了学诚法师的高度。

大我之魅。在学诚法师看来,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占主导地位,佛教的基本教义需要对现代科技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才能更好地体现佛教的价值,同时佛教自身的教理教义在新的时空因缘下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他不但出书、办刊物,并且开通了网站、博客、微博。龙泉动漫早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弥漫在芸芸众生。其中《烦恼都有自找的》还获得漫画界最高奖金猴子奖。

大我换来大有的生命坐标。学诚法师的内心充满开放姿态和包容胸襟,在谦和低调的外表下,常常渗透着惊人的理论。他让佛教从阳春白雪走向大众,接应更多青年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热情和信仰;他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育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把遁世的佛法变成济世的善法,把山林中的独居变成众生的喜乐,把传统的佛教变成现在的知行,把暮气沉沉的言教变成精致烂漫的修行,实在是功能无量。

今年4月11日,学诚法师开通了藏语微博。6年来,他已陆续开通了中、英、法、德、俄、日、韩、西班牙、泰、藏等10个语种的微博。学诚法师多语种微博粉丝共计88.9万人,而且这个数据在不断递增。原创多语微博5万多条,内容涉及僧俗修行生活、文化、教育、慈善、大和尚汉传佛教修学理念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每天微博的翻译,持续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真我之魅。学诚法师的真我观,是他三十年甚至是前半生修行历练换来的澄澈内心。“佛”在梵语中译为“佛陀”,即“觉者”,是理智、情感和能力达到圆满境地的人。佛教认为消除人类痛苦需依靠“戒、定、慧”——规范行为、专注内心、开启智慧,明是非善恶,勿妄念纷飞。学诚法师倡导以“心文化”为主导,弘扬佛教“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心灵净化方法,促进一个源自内心、实践于人类社会、以“心文化”为核心的人类文明的形成,建立永久的和平的人间净土。

多年来,学诚法师一直倡导“人间佛教”理念并身体力行。人间佛教,就是想把佛教变成人间的幸福和快乐,使人感到曲径通幽的美妙。从山林走向社会、从寺庙里的佛教要走到家庭、从僧侣的佛教要走到信众、从佛教走向现实。让人心变得安定和安乐,变得纯净和自然,走进一种真正的佛的境界。

身处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经常听到人们感叹,现在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有的人屈从于这种压力,负重前行,苦不堪言;有的人发泄这种压力,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有的人逃避着这种压力,放纵自我,游戏人生。而学诚法师则把这种“压力”变成了自己的定力、动力和毅力。光明晃耀如星月,智慧境界等虚空。历史上许多大德高僧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们不慕奢华、无欲则刚、不屈不挠、返璞归真,具有直抵人心的德行美、内在美,如空谷幽兰,自然高尚。

学诚法师一直在寻找“心文化”与“人间佛教”的最佳契合点。在他的生命基因里,深深浸染着一名当代高僧固有的信仰,那是一种对国家、对佛教近乎朝圣般的虔诚。思想决定高度,思想引领未来。他是改革者,也是思想者。他一直坚守佛教传统戒律,不辞辛劳地为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培养人才、弘扬佛法利益群生而上下求索、殚精竭虑。

忘我之魅。学诚法师把弘扬中国佛教的神圣使命写在中华大地上,刻在自己疾疾前行的心里,他做着“寂寞身后事”,不为“千秋伟业名”,他追求的是更大更远,更大更强的人间佛教世界。

信念信仰是让人仰望的东西。一个人如此,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如此。人们敬仰学诚法师,并不只因他的地位身份,更因为他追求精益求精、不断跋涉的精神,他向我们示范了如何站在信仰与精神的高低,俯瞰芸芸众生,广结良缘,使之成为人生温暖厚实的底色。他一直都在探索和追求人间佛教,其过程本身就是价值和意义。

学诚法师,从莆仙大地走来,他以高僧大德的家国情怀、当代佛教学者的文化良知,走进历史深处,回应现实关切,倾听未来呼唤。他也因此走出自我,走进真我,走向大我。

学诚法师,他以深情回望着故土山水的滋养,报答着佛教生涯的锤炼,承继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长。他从中国佛教文化的本位出发,观照人类思维的共性,阐释人性的本质与潜能,由此成为世界性的高僧大德。

一位哲人说过:“有时,我们的光溢了出来,但点燃的是其他人的火焰,我们每个人都感谢那些点燃这亮光的人。”

学诚大师,就是为我们点燃光亮的人。

-------------------------------------------------

文:罗金沐

by 看莆田原创编辑,转载请注明。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8日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4日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5日...

1997年4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日出...

1997年5月1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3日...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