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迅速发展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2 17:51:43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佛教:传入中国——及其迅速发展,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出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与中国春秋时代的孔子大致是同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佛教:传入中国——及其迅速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迅速发展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出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与中国春秋时代的孔子大致是同时代人。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迪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相传他二十九岁时出家修道,经过七年修行,最后在菩提树下得“无上正觉”,成了“佛”。佛即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意译为“觉悟者”。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迅速发展

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传教,并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其内容主要有“四圣谛”、“八正道”及“十二因缘”论。后来佛教又形成了小乘和大乘两大派系,乘即运载的意思。大乘自称旨在运载一切众生达到涅槃境界之彼岸,所以叫大乘,而那些坚持原始教义,只求自我解脱的教派则被称为小乘。大乘又有显教和密教之分,密教由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印度教结合而成,其特征是,主张身、口、意三密相应行,以求得出世的果报。其他以语言文字明显表示佛教教义的教派.统称为“显教”。“显教”又可分为中观派和瑜伽派。佛教传人内地的最初年代大约在两汉之际,即公元1世纪前后。传入中华本土之初,当时的人们只把它看作是神仙道术的一种.以为佛有神通,变化无穷。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大力推行玄学,成为学术思想的主流。于是,佛教学者往往使用老庄玄学思想和语言来解释佛教般若学,这种方法被称作“格义”。“格义”从义理上融会中印两种不同思想,消除了玄佛交流中的隔阂。并因此产生了般若学的“六家七宗”说。僧肇撰《肇论》对魏晋般若学作总结性批评,把魏晋般若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东晋十六国时期,道安对汉译佛典作初步整理,还为僧侣团体制定法规、仪式,为以后汉地佛教的寺院制度打下基础。道安弟子慧远则精通佛、儒,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南北朝时期,大多数统治者都提倡和支持佛教。但总的来说.南朝偏重义理,北朝崇尚实行。南朝梁武帝不仅重视佛教实践、身体力行,而且大力提倡义理之学,依据儒家纲常伦理原则,汲取和改造了佛教的义理,在儒、佛融合的历史趋势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整个南朝,有关涅槃佛性、渐悟顿悟等问题的辩论十分激烈,它取代般若学而成为佛学的主流。北朝佛教由于重在实行,所以其规模又远甚于南朝。据史籍记载,至北魏末年全国佛寺已达三万余所,僧尼达二百余万人。由于北朝佛教注重修行实践,因此禅观和净土信仰相当突出。这一时期佛教的兴盛也还表现在建造寺宇、凿窟雕佛像方面,大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都系北魏时开凿。当然,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北朝佛教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事件是北魏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运动。这是北朝佛教兴盛过程中的重要插曲。当时几乎所有寺院都遭破毁,损失惨重。灭佛事件从思想原因上看,是儒、道、佛三家斗争的产物,而从经济原因上看,则是由于寺院经济的迅速壮大,损害了王朝的经济利益,加深了与世俗地主的矛盾。灭佛运动对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挫折。

隋唐重新统一南北,建立起强大的封建王朝,佛教在统治阶级扶植下,又进入其繁荣鼎盛时期。唐朝统治者在佛、道关系上予以调和,三教一方面鼎足而立,另一方面又趋于圆融一致,从而为宋代理学的形成作了思想准备。唐太宗时,佛教最重要的事件是玄类西游印度和归国译经。武则天执政期间始终大力支持佛教,曾与法藏引对长生殿,敷宜玄义,成《金师子章》(《华严经》)。唐玄宗虽是著名的道教君主,但开元盛世保证了最高统治者的自信,能够容纳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唐玄宗甚至亲自为《金刚经》作注,并令颁行天下。

“安史之乱”后,摇役和赋税日重,民众纷纷以寺院作为逃避之所。于是,地主阶级中有识之士反佛意识逐渐上升。韩愈在《原道》中甚至提出“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口号,至武宗时终于付诸实施。唐武宗灭佛,从会昌初年(841年)开始,至会昌五年(845年)达到高潮。其结果共毁寺院四千六百所,僧尼还俗二十六万零五百人。会昌灭佛,给予佛教以沉重打击,佛教从此由极盛而开始走向衰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隋唐佛教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且还广泛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周边各国,形成东亚佛教文化圈。佛教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甚至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重要一页。自魏晋以来,中国佛教只有学派,没有宗派。隋唐的统一和繁荣,使佛教宗派成立的条件日益成熟。隋唐时期出现的佛教宗派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密宗、律宗、禅宗和净土宗。这其中禅宗和净土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禅宗则又被视为是佛教中国化的最经典体现,故禅宗又被称为“中国禅”。

禅宗中的“禅”是梵语“禅那”(Dhyana)的略称,意译为“静虑”,它是印度各种教派普遍采用的修习方式。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禅宗,所以禅宗纯梓是中国佛教的产物,也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宗派。它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禅宗的中土初祖为印度菩提达摩,传至五祖弘忍,达摩禅声誉大振。后来五祖传禅宗衣钵于六祖慧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六祖慧能才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这首先是因为禅宗的主要经典是慧能的《坛经》,而且在中国佛教学者的著述中,只有《坛经》被唯一尊称为经,这足以说明《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次也是因为禅宗在慧能时期中国化的进程无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达到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从禅宗的发展来看,弘忍之后,禅宗开始分为“北宗禅”(神秀)和“南宗禅”(慧能),南北禅宗根据如来藏佛性学说,在如何去除烦恼,如何修行的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分歧。

神秀认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在神秀看来,佛性人皆具有,但为客尘所障,所以要时时拂拭,不断修习,成佛才有可能。慧能则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与神秀不同,慧能认为心性本净,本来是佛,不必经过繁复形式的修习便可进入佛的境界。北宗禅法注重“息妄修心”,循序渐进,是渐修的禅。南宗慧能则“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把修行归结于“顿悟”,提倡直觉能力的发挥,刹那自觉自己所具的佛性,即所谓的“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禅宗“顿悟成佛”指出了一条简捷方便的成佛道路,把自心等同于佛性,从而有力地破除了对“西方”的迷信和对“佛祖”的崇拜。后百丈怀海制订“百丈清规”,提倡修持与劳动相结合,别立“禅居”,使禅宗僧侣直接从一般寺院中分离,成为自主独立的部分。至“五家禅”相继建立,标志着禅宗进人其鼎盛时期。

净土宗创宗者为善导,这一宗派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为主要经典。净土宗宣扬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只要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被接引去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它的特点是依持他力,修行方法简单。所以它在民间又有极多的信徒。唐武宗灭佛后,佛教各派日趋没落.只有禅宗、净土宗继续盛行。宋代佛教在对外提倡三教合一的同时,内部则展开向净土信仰的“殊途同归”。除了上述宗派,还有主要流传在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喇嘛教。喇嘛教作为藏传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它也是中国佛教不可分割的重要支派。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