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标题

佛教最巨婴的辩论:有烦恼才有菩提,有魔才有佛,有生死才有涅槃

来源:心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19-06-12 17:50:17
佛教最巨婴的辩论是:有烦恼才有菩提,有魔才有佛,有生死才有涅槃。诸法有的能够与实相相应,有的不能与实相相应,与实相相应的,在佛教称为性相如如。不能与实相相应的,

佛教最巨婴的辩论是:有烦恼才有菩提,有魔才有佛,有生死才有涅槃。

佛教最巨婴的辩论:有烦恼才有菩提,有魔才有佛,有生死才有涅槃

诸法有的能够与实相相应,有的不能与实相相应,与实相相应的,在佛教称为性相如如。不能与实相相应的,在佛教称为背道而驰,譬如烦恼、生死、贪嗔痴,都是背道而驰,是与实相不能相应的。

佛教最巨婴的辩论:有烦恼才有菩提,有魔才有佛,有生死才有涅槃

因此只要有贪嗔痴,你就不可能成佛;只要有烦恼,你就不可能成就菩提;只要没有证悟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你就不能称之为大乘涅槃。

转烦恼为菩提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一种境界。并不是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了,因为真正的实相是,只有真正的没有烦恼了,才能够证悟菩提。若还有一丝的烦恼尚存,你就不可能证悟菩提,这就是诸法实相。

为什么转烦恼为菩提呢?这是一种处理烦恼的智慧方案,我们人类可以把负面的当成反面教材,来警醒自己,激励自己努力远离负面,这就是人类的智慧和人类的境界,这叫做“转负面为正面”,亦叫做“转烦恼为菩提”。这种处理的方法是告诉我们,面对烦恼(负面情绪),不要恐惧烦恼和仇恨烦恼,要把烦恼当成一个可以激励自己远离烦恼的一种反面教材。不但不仇恨不恐惧,反而还要用它来提醒自己应该努力学习菩提,出离一切烦恼。这是“转烦恼为菩提”的真实意义。

这就如同修不净观,让你观世间不净,目的是为了让你出离世间的“不净”,并不是为了让你习惯世间的不净。是为了让你转不净为净,把不净的转化掉,然后才能够显现出清净。

这和转烦恼为菩提的道理是一样的,转烦恼为菩提,是为了让你出离烦恼,是为了转烦恼为没有烦恼,把烦恼转化掉,然后才能够显现出菩提相(清净快乐没有烦恼之相)。

虽然相分为性相如如的相和背道而驰二种相,但是有智慧的人,可以把一切转为道用,性相如如之相,可以用来直接见性得道。背道而驰之相,则可以用来当做自己修行前进的动力,来激励自己远离它们。譬如修不净观,是为了出离不净。修烦恼观,是为了出离烦恼。这是人类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人类的智慧和人类的境界。

因此可以明了佛陀说“转烦恼为菩提”,并不是说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更不是说烦恼本身就是菩提。而是要智慧的处理烦恼,不要把烦恼当成敌人,而是把烦恼当成反面教材来激励自己,证悟菩提,出离烦恼。

烦恼和菩提是相对的,这就譬如魔和佛是相对的。假如认为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那么就等于认为没有魔就不可能成佛。如果持这样的观点,那么西方极乐世界是纯善无恶的,是没有魔存在的,往生西方极乐的众生岂不是永远不可能成佛了。从极乐世界我们可以了悟,没有魔照样可以成佛,没有烦恼照样可以成就菩提。

菩提是从真如自性生出来的,并非是由烦恼生出来的。所以没有烦恼,只要证悟了真如自性,照样可以成就菩提之路。

所以不要执着的认为,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转烦恼为菩提,是消灭烦恼的一种智慧和方法。不要因此而错误的认为没有烦恼就没有办法证悟菩提。

一个清净快乐的人,只要证悟了真如自性就证悟了菩提了,不是非得强迫自己生起烦恼才能够证悟菩提。所以若一个人清净快乐,没有烦恼,没必要非得生起烦恼,去从烦恼中证悟菩提,只要保持清净快乐,去证悟真如自性,只要证悟了真如自性,也就证悟了菩提。

因此菩提和烦恼从胜义谛来说,本无关系。有智慧的人为了出离烦恼,才想出了把烦恼转化为菩提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就是为了出离烦恼,证悟菩提的。

有些愚蠢的人竟然认为烦恼本身就是菩提,或者愚蠢的认为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从胜义谛来说烦恼和菩提本无关系,但是有智慧的人却把烦恼当成了出离烦恼证悟菩提的动力,因此烦恼和菩提才有了关系和联系。

佛法的真如自性是一真法界,是不存在对立法的,也不存在二分法,在真如自性一真法界,只有清净没有烦恼,只有善没有恶。

圆融是一种智慧,也是众多法性之一,但是并非是宇宙之完全实相。真如自性是绝对的,是清净无染的,是纯善无恶的,真如自性的这种绝对和圆融的智慧并不矛盾。

因此不要执着于圆融,你如果执着于圆融,那么你永远不可能了悟绝对的真如自性,以及真如自性之一真法界。

胜义谛之真如自性是绝对的,是清净无染的,是纯善无恶的,是没有生灭的,是无相的。世俗谛之自然法则规律是生灭无常的,是有形有相的。中谛之法性是圆融无碍的。

因此不要用圆融无碍的中谛来否定真如自性之常谛与世俗谛之无常谛。中谛圆融,胜义谛绝对,世俗谛相对,各有特点,各有特性,怎么能够用圆融的中谛否定绝对的胜义常谛以及相对的世俗无常谛呢?

如果执着于圆融,必难以接受绝对的胜义谛。只要放弃对圆融的执着,了悟绝对的胜义谛,了悟相对的世俗谛,了悟诸法的圆融性,就能够世出世间圆融无碍。这是三种不同的法性,因此不能执着于其中任何一种法性,放弃法执,才有可能了悟绝对的胜义谛常谛,才有可能了悟相对的世俗谛无常谛,才有可能了悟中谛圆融无碍的法性。

如果你执着了其中一种法性,那么你肯定不能接受其它两种法性,你就只会用一种法性来衡量宇宙万事万物,你根本就不可能了悟宇宙人生的实相。

如果证悟了菩提,烦恼还会来吗?一个修行者如果真正证悟了菩提,又怎么可能生起烦恼呢?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在一个修行人心中,认为烦恼菩提平等,那还转烦恼为菩提干嘛呀?那还灭除烦恼干嘛呀?既然都平等了,干嘛还要转菩提为烦恼呢?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这都是佛教徒无耻的忽悠。

其实转烦恼为菩提,是消除烦恼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不是用来论证菩提和烦恼是平等的。论证烦恼和菩提平等,就等于论证贪嗔痴和佛性是平等的,就等于论证奸淫掳掠和正义是平等的一样,这都是违背佛法的邪知邪见。不管是佛教还是在任何领域,都会有一些邪恶无耻的邪魔外道总是利用一些文字游戏愚弄他人,害人慧命。

学佛重在了悟法义,不是玩文字游戏。

因为证悟了真如自性,所以叫做见性成佛,叫做证悟菩提。真如自性里根本就没有烦恼的存在。

证悟菩提的核心修证内容不是去证悟烦恼和菩提是平等的,而是去证悟没有烦恼的真如自性,如果不去证悟没有烦恼的真如自性,而去搞什么烦恼和菩提平等,那又算什么证悟呢?你即使主观的认为烦恼和菩提平等,但是那和没有烦恼存在的真如自性又有什么关系呢?

真如自性是绝对的,是没有烦恼的,你不去证悟真如自性。你却去愚蠢的欺骗自己烦恼和菩提是平等的,那你怎么可能证悟清净无染,没有烦恼的真如自性呢?

在净土里都是绝对的,只有善没有恶,只有快乐,没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一真法界。是绝对的胜义谛。世俗谛是相对的,中谛是圆融的。

一个人如果证悟了菩提,还会离开菩提走入红尘里吗?当然不会。菩提是一种证悟境界,证悟了菩提,就世出世间圆融无碍了,无所谓出红尘入红尘,即如来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即名如来。你在红尘中也是在菩提境界之中,这种境界是究竟的,是无漏的。不是像一些无知的人所说的那样,入红尘就一定要出离菩提。没有境界的人才会说出那样无知的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君子...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